大数据视阈中网络外交新特质

21世纪的头十年中,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升级换代相伴而来的是,全球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之势。仅2009年全球数据量就比2008年增加了62%,而2010年则又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了近50%,海量数据早已渗透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大数据”已然成为国际竞技场中“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获取知识、商机和社会服务的能力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在可预见的将来,大力挖掘海量数据信息所承载的重要价值,可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提供服务。较之传统数据,大数据在数据规模、数据结构、数据模式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等几个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大数据一般具有海量化(volume big)、多样化(variable type)、快速化(velocity fast)以及低价值密度化(value high and low density)等四“化”特质。技术的进步赋予人们在更多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的能力,大数据因此成为一种可供挖掘的宝贵资源,可以不同的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进而更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

在大数据的视阈中考察,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水平走高,网络外交也具有了可挖掘出更大效用潜能的空间。在“数据即权力”的新形势下,积极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能够切实提升中国网络外交的整体效用。由于网络外交涉及的主体多元、客体分散、载体丰富、内容广泛,大数据可为网络外交议程设置提供更为系统的信息支撑,能对目标受众分类推送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能对网络外交的实际效果提供更为灵敏的反馈,还能通过对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来适时提供网络外交走势的基本预判与方案调整。由是观之,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巨大潜在价值,积极把大数据思维应用到网络外交领域,必将从顶层设计、战略布局、方案实施、效果监测、政策调整等多个环节助力公共外交工作的质量提升。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后的中国主动经营周边外交方略、垂范践行负责任大国国际担当所做出的努力。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这一涵盖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文化、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型跨区域战略构想,覆盖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辐射面极广。在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网络外交实践中,大数据对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生态培育的优势一目了然:诸如不同语言、人种、宗教、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地区的国情政策、民俗风情、公众舆论、对华偏好等重要资讯,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获得。这不仅可以使网络外交的政策制定更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还可以使公共外交的效果评估整改更具有可信性和合理性。把握稍纵即逝的历史发展机遇,积极将大数据这件新利器运用于中国公共外交,通过网络外交来大力推动由“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向“Made with China(与中国一起创造)”的国家形象转型和国家品牌建设,有助于延续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跨越式发展强劲势头,全面为“中国梦圆”提速,而这也是崛起的中国有意愿更有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