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发展中的问题与办法

当然,成果是显著的,但是部分问题也比较突出。随着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日益深化,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开展公共外交的桎梏。

一是对公共外交思想的重视度不够,公共外交理念的传播不够深入,作为参与的主体,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公共外交,如何参与开展公共外交,自身并没有形成完整有序的概念。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开展公共外交事业的鼓励力度不够,在政策、资金方面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否则很多可以有效公共外交的计划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而停留在纸上。第三是开展公共外交的规模和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从教育领域来说,在全国数千所大学中,直接与外国交流合作,开展公共外交的院校数量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开展公共外交的形式也以互派留学生、共同成立研究机构等有限的几种形式为主,群体参与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们常说“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因此,人们有责任学习公共外交,恰当地开展公共外交,因为相比政府外交,形式多样的公共外交有时也会在国际博弈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公共外交观念,提高公共外交能力呢。我根据自身几十年的外交经验提几点建议。首先还是要从自身做起,细致来讲,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尤其是要自信,要重视学习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如此在对外交流中我们才能更好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做好公共外交的传播工作。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解外国社会的礼仪文化风俗,知晓禁忌才能互相尊重,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分歧。其次,基本功做好,就要根据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和改进,认识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培训,创新公共外交形式,提高群体参与度。第三,加强与企业、专业机构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公共外交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公共外交突显的是“交”字,只有多多参与其中才能不断应用,不断进步,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优化公共外交的整体架构,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公共外交能量。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不断崛起和壮大,我们的政府外交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举步维艰变得愈发从容自信,我们的公共外交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相辅相成,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祖国在新时期以更踏实、更繁荣的姿态不断向前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张国斌:察哈尔学会秘书长,中国驻斯特拉斯堡前总领事。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