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新质百科 | 6G商用进入倒计时 中国科学家制定技术评估“标尺”

2024-08-30 10:1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校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不仅起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枢纽作用,更是不断激发人才发展创新潜质的孵化器。

5月1日起,中国网推出“新质百科”系列策划,深度剖析技术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同时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揭秘“新质中国”的奥秘所在。

中国网8月30日讯(记者 韩雅洁)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正式进入6G时代。“未来,有了6G技术的加持,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以及低空经济等,就像武林高手,有了听声辨位的能力。”近日,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唐盼给记者生动地展示了6G未来的应用图景。

6G VS 5G,像武林高手能听声辨位

5G的风云际会犹在眼前,6G的脚步已渐行渐近。按照移动通信发展约十年一代的规律来看,中国预计于2030年实现6G商业化。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也被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促进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6G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通信时延和新的感知能力等,是在传统5G基础上的进一步演进。

国际电信联盟(ITU)去年发布的《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汇聚全球共识,描绘了6G愿景,并提出未来6G应用的六大典型场景,即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AI)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其中,感知与通信的融合便是一个新的应用场景。

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是在传统的通信能力上加入感知能力,能够感知无线电波,使无线通讯系统能够感知或跟踪到环境中的载体和空间状态。“就像武林高手,有听声辨位的能力。”唐盼说,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以及服务低空经济等领域,将极大地改变国人的生活方式。在6G应用下的智慧医疗,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的心跳等生理状态。在未来居家养老的特定场景下,6G通感装置可感知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即便是发生小的磕碰也能立即同步、上传给子女或者医生,给国人的生命健康加上一道保险。

这个“标尺”,让6G走入民众生活中

当前,众多6G关键使能技术正在研究中,哪些技术最终能支撑未来6G场景,让6G真正走入民众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尺’,来衡量哪些技术可以,哪些技术不行。这个‘标尺’就是信道模型。”唐盼说,“这也是我们大力推动6G信道模型标准化工作的驱动力”。

信道模型主要用来作系统评估、设计和优化,对于通信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唐盼将其比喻为建筑“基座”,6G信道模型就是6G整个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准底座,在现代模型标准化过程中,主要用来评估未来6G技术。

当前,6G已出现超大空MIMO技术、通信感知技术等很多新技术。“我们提出信道建模方法,就是希望把这些技术统一起来,使其具有普适性,以便对6G技术进行研发和评估。”唐盼说。

拿到标准制定“话语权”,中国用了20年

“我们正处于6G发展以来非常关键的阶段。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中,谁掌握标准,谁就掌握话语权。”唐盼说:“中国在6G标准制定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关于标准化的会议,经常能听到中国的声音。”

据介绍,引领全球移动通信业发展的主导性标准化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以下简称3GPP)召开的无线接入网络(RAN)#102次全会,讨论并确定Rel-19研究项目立项建议,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制定指明方向。北京邮电大学基于移动通信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和标准转化的长期积累,在推动移动通信迈入国际标准制定的新阶段中,展现了积极作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G空白、2G跟随,再到3G参与、4G同步、5G主导,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领域经历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在移动通信标准领域逐步实现话语权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为此,北京邮电大学整整走了二十年。

“我们实验室的信道测试平台积累了20年,在国家和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搭建出一套在国际上相对比较前沿的信道测量平台。”唐盼介绍,此平台能够支持感知通信一体化、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支持RIS,包括FR1、FR2、FR3, 甚至太赫兹频段的信道测量。能够在各应用场景中采集大量的信道数据,从而获得精确的信道模型参数,使模型更加准确。

“评价一个模型的好坏一般通过三个维度检测,即复杂度、精确度、普适性。”唐盼说:“我们的信道模型在这几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

总监制:薛立胜 闵令超

监制:蔡晓娟 赵萱 刘鹏飞

策划:刘佳 王岳

视觉:陶一辉

设计:司诚

文案:仝选 韩雅洁

拍摄及后期:孙晓彤

H5、数字人技术开发:王岳

编审:张艳玲 王月博

【新质百科·往期回顾】

新质百科 | 未来五年,它将突破性解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 

新质百科 | 无需人工操作,3D打印肿瘤模型成功“出差”太空

新质百科 | 当“火眼金睛”配上“最强大脑”,有了类脑芯片的人工智能将有多强?

新质百科 | 从广州到北京仅需3.3小时,中国磁悬浮跑出“王炸”速度全靠它

【责任编辑:孙晓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