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开讲了 科学课 |  无畏艰险为海“看诊”,守护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

2024-07-18 08:5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为切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中小学生深刻理解并把握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潜力和从事科学工作的兴趣,从2024年暑假起,由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指导、中国网主办,推出重磅公益类栏目《开讲了 科学课》,聚焦重大科学节点、最新科研成果,与中小学生一同走进高校、科研院所,沉浸式“研学”。启迪科学心智,厚植科学素养,为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做准备!

中国网7月18日讯 (记者刘佳)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近海海域海水优良水质面积达到85%,创下历史新高,较2018年增长13.7%,实现“六年连续增长”。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度重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自2021年起,中国纳入监测的24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保持“不健康”状况清零,海洋生物多样性稳步提高。

从为海洋“体检”到为海洋“看诊”,中国在行动,中国海洋工作者在行动。他们无畏艰险、踏浪而去,还海洋湛蓝澄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原所长孙松就是一位“行医”数十年的“海洋医生”。

ba659b06e83a58b4f2b65676bfb86111.gif

“科学”号综合科学考察船海上遇风浪。

摸清“家底”,为海洋生物作“普查”

“在茫茫宇宙众多星球中,一眼就能识别出地球,因为只有地球是蓝色的,它就像一颗蓝色的‘水球’。”在全国海洋宣传日前夕,孙松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海洋科学公开课”。看着大屏幕上碧蓝澄澈的蓝色星球,孙松和孩子们眼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柔软。孙松告诉孩子们,地球上近97%的水来源于海洋,地球表面71%的区域被海洋覆盖,海洋中大概有13亿立方千米的水。“但它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浩瀚无垠,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需要直面‘海洋生病了’这一现实问题。”

从海洋存在的那天起,它就从未停止过变化,特别是在人类大规模生产行为和渔业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遭到了破坏——海洋热浪、海水酸化、海底沙漠,最严重的是海水含氧量减少。这些问题若不能被有效控制,海洋生态系统将发生灾难性的变化。因此,“看诊”对海洋生态乃至全人类生存都至关重要。

第二次全球海洋状态评估结果显示,海洋健康状况不佳。为了深入地了解海洋、海洋生物,孙松与来自全球80个国家、650个研究机构的2700名科学家一道向海出发,历时十年为海洋生物作“普查”,摸清海洋生物的“家底”。普查结果显示,海洋中除微生物外有25万种生物已经被发现和描述,另外还有至少75万种海洋生物有待发现和描述,此外,据估计,海洋中可能有超过10亿种微生物。这些海洋生物对于人类为海洋“看诊”起到关键性作用。

3b1ff5a7d2c175a06c5e681fc44e9d75.gif

科学考察途中偶遇深海小飞象。

中国“科学”号 填补30年“深海空白”

《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介绍,2012年以来,中国累计向国际组织提交各类提案800余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资源养护等国际规则的制定,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紧密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海洋十年”等重大合作倡议,“蓝色伙伴关系”合作更富活力;中国广泛开展对外援助与培训,为妥善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在这期间,中国共记录到海洋生物物种2.8万余种,大约占世界已知海洋生物物种总数的11%。进军深海,是中国国力增强、装备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证明。但在深海热液生物群被发现的1977年至2007年间,在国际上轰轰烈烈探索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的30年间,中国还处于“深海空白”阶段,对深海考察“望洋兴叹”。直到2012年底,中国第一个海洋领域大科学工程项目“科学”号综合科学考察船交付使用,深海领域开始留下中国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科学”号项目的总负责人,孙松在回忆过往时难掩激动之情。他记得在1989年参与中国南极第七次考察时,因科考船的陈旧与简陋,在穿越西风带遇到强气旋时遭遇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但也正是那一次的经历,让他含泪立下“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建造世界上最好、最安全的,属于中国自己的科考船”的志愿。如今,“科学”号每年280天至300天在西太平洋进行综合考察,“深海实验室”为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以及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探测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海洋情怀”,为我们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方向。“一代接着一代干”,青年将接过海洋保护的接力棒,为“蓝色家园”保驾护航。

126962b85e317bc35a6d71dd3d2176e.jpg

总监制:薛立胜

监制:蔡晓娟 刘鹏飞 王涛

策划:刘佳

视觉:陶一辉

设计:顾榕楠

采写:韩雅洁 孙晓彤 仝选

媒体推广:常瑶 沈雪

编审:张艳玲

指导单位: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主办单位:中国网

特别鸣谢: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技馆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

【开讲了 科学课·往期回顾】

开讲了 科学课 | 从南极到火星!“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责任编辑:刘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