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开讲了!科学课 | 从南极到火星!“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24-06-26 09:5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为切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中小学生深刻理解并把握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潜力和从事科学工作的兴趣,从2024年暑假起,由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指导、中国网主办,推出重磅公益类栏目《开讲了!科学课》,聚焦重大科学节点、最新科研成果,与中小学生一同走进高校、科研院所,沉浸式“研学”。启迪科学心智,厚植科学素养,为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做准备!

中国网6月26日讯 (记者刘佳)零下42.5摄氏度、海拔4087米、气压559百帕、飓风12级……在南极内陆这片“白色沙漠”,他们“勇踏前人未至之境”,在中国南极昆仑站、冰穹A区域顺利完成了第二代国产极地特种载具的技术测试与性能验证。步履维艰、勇毅前行,这是国产载具实现在南极内陆长续存在,突破“超限”环境中载具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制瓶颈的必由之路。全体科研人员、南极考察队员的艰辛付出,就是“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的最佳诠释,更是“爱国、求实、创新、拼搏”南极精神的伟大实践!

时值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中国网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中小学生走进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对话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昆仑站(泰山站)副站长、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昆仑站(泰山站)队员、中国“雪豹”载具“试飞员”、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航天载具研发中心主任孙鹏及其团队,一起聆听“从南极到火星”的故事。

1195天,中国“雪豹”2登陆“南极之巅”

2024年2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昆仑站队“雪豹”2乘组依次抵达泰山站、昆仑站,并最终登上“南极之巅”——冰穹A区域,顺利完成了第二代国产极地特种载具的技术测试与性能验证,成功实现了我国在极地超限环境中全天候、全场域、全功能的自主科学考察与高效后勤保障,总体达到了极地特种载具在南极内陆长续可靠应用的国际水准。

全程1260千米,孙鹏及其联合研发团队却整整“走”了1195天……从早期验证模型到低温系统模块化测试,从故障频发的初代“雪豹”到快速迭代的“雪豹”2,从同步预研的全新一代“雪豹”3直至地外行星表面载人载具……整个团队精诚团结,坚守“适应最艰难的生存,积累最纯粹的失败”的精神。“雪豹”2系列极地特种载具、无人智能载具,具备应对南极内陆硬雪、软雪、海冰、坚冰与砂石路面等多种地形的行驶能力,并且能够抗住超低温、高海拔、暴风雪、强辐射、多裂隙等各类极端自然环境的多重考验。载具后舱还可根据现场考察需求快速改装为站区快速运输、站间内陆运输、自主科学考察、陆空协同指挥、紧急医疗救援等模块化方舱。

从南极到火星,拼搏不倦挑战“巅峰”

南极内陆与人类航天器既往选择的火星着陆区,在地形地貌、气象环境、科研任务、探索方式、载具特性、人因工程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南极内陆是航天强国进行早期人类登陆月球、火星技术测试与工程验证的最佳试验场。

从可靠的南极内陆载具,到先锋的火星载人载具……这需要勇气、坚毅和向死而生的意志,去不断试炼才可能实现。这正是孙鹏及其团队拼搏不倦的“巅峰”。

清华大学根据国家南极考察的任务需要,联合研制适用于南极内陆“超限”环境与恶劣工况的特种载具及装备,其增程型轻量化行驶系统、通用型可视化智能系统、低温型自主化储能系统的研制,是现阶段需要攻克的难关。“常驻昆仑是我们的真正目标,意味着我们要在现在这个阶段完成基于航天、航空、极地考察的各种特型装备的研制。”孙鹏与整个任务团队,每天都与严苛的体能训练为伴,“中国南极昆仑站载具试验场”、挑战世界纪录的“平流层-先锋”计划,他们一直在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总监制:薛立胜

监制:蔡晓娟 刘鹏飞 王涛

策划:刘佳

视觉:陶一辉

设计:顾榕楠

采写:韩雅洁 孙晓彤 仝选

后期刘佃水 贾红亮 

拍摄:孙超 周海伟

媒体推广:常瑶 沈雪

编审:张艳玲

指导单位: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主办单位:中国网

特别鸣谢: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刘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