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历辛丑年。 

这一年的暮春,国人因新冠肺炎疫情被抑制近一年半的游兴彻底爆发,借着“五一”小长假的机会,纷纷出门一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春光。 

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作为昔日的皇家园林,历来是春游好去处,不但自然景色优美,人文古迹丰富,且拥有双清别墅等革命旧址——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京,第一站就进驻的香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渡江战役、筹建了新中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上下兴起学习“四史”的热潮。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脚步,游走在这个昔日皇家园林里,回顾香山百年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 

香山在元、明、清时即被皇家营建为离宫别院。乾隆皇帝尤喜此地风物,因大兴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并赐名静宜园,正式纳入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中。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静宜园先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掠破坏。一代名园,自此瓦砾遍山,终成废墟。 

翌年——两个甲子前的另一个辛丑年——清王朝被迫签下《辛丑条约》。这一事件,连同不久前的中日甲午海战,宣告了以洋务运动为核心的“同光中兴”的失败,最终促成了清王朝10年后的覆灭。 

正值春夏交接之际,风和日丽,站在香山高处,向东南远眺,可见玉泉山玉峰塔清瘦苍劲,颐和园佛香阁金碧辉煌,一副绝好的千里江山图。 

其实,在1860年的那次劫难中,不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颐和园前身万寿山清漪园,以及“三山五园”其它两处,圆明园、畅春园,均被焚掠殆尽。其中尤以圆明园最甚,以至于那场几乎毁灭了京西所有园林的劫难被统称为“火烧圆明园”事件。 

在那以后,大清朝野开始正视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曾国藩、李鸿章、严复、梁启超为首的一批开明官员和学者的主导下,开始主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以图自强,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洋务运动:广请洋教练制造枪炮舰船,开设新式学堂、向东西洋派送留学生……其巅峰是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支足以傲视亚洲的北洋海军。 

远处的颐和园昆明湖静默不语。这座中国留存至今最为华丽的古典皇家园林,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是洋务运动的受益者——正是这三十年的建设,大清的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才有财力重建园林。在1860年的那次劫难中,“三山五园”皆遭焚掠,但只有清漪园有幸得以重建。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颐和园却也是洋务运动的终结者——在当时列强环伺、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重建颐和园受到全国舆论的一致反对。最后无奈之下,清政府以建设海军的名义筹集搜罗资金建成。当时有官员为促成此事不择手段,竟称颐和园建成后,昆明湖可用来操练水师! 

这一举动的后果,造成北洋海军缺乏资金,装备无法得到更新和维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在不久后的甲午海战中被日本海军歼灭,三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当年望着庞大的北洋舰队列阵于黄海之上,大清龙旗飘扬,满朝文武大约是踌躇满志、风光无限的吧。谁也料想不到这所谓的“同光中兴”,只持续了短短三十多年就嘎然而止了。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覆灭前的一次“回光返照”罢了。 

“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这是晚清名士陈宝琛在赔款割台的《马关条约》签订后,忧愤而作的《感春》组诗中最为沉痛一句。至今读之,仍难以释怀。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