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东方红:60岁北京站从“新”出发

发布时间:2019-09-12 15:46: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马旷 卫芸辉  |  责任编辑:马旷
分享到:

北京站上水车间党支部书记金启元对上水工们“千叮万嘱”。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初心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 北京站同龄人眼中的变化与发展

从6个站台到8个站台,从13条到发线到16条到发线,从绿皮车到复兴号动车组……与北京站同龄的上水车间党支部书记金启元见证了北京站60年的变化与发展,见证了从前破旧的车间变为现在温暖的“新”家,同时也将延续了60年的“北京站精神”坚持并传承了下去。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京哈线还属于半自动单程线,直到1997年,京哈线才改为双线单方向进出。到了2015年,京哈线正式变为微机联锁四线式。40年时间,京哈铁路客运线路一下提升了三档,你说这变化大不大?”金启元讲到这里时,言语中充满了铁路人独有的自豪。   

金启元告诉记者,过去北京站都是些21型老式绿皮车,单节车厢长度仅24.5米,不仅运行速度慢,车厢上的硬件设施条件也跟不上,夏日闷热冬天寒凉,舒适度很差。而现在,经过技术的革新,老式的绿皮车全都改为新式空调车,单节车厢长度已经达到了26.6米,乘车环境和舒适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而随着和谐号和复兴号动车组的投入运营,北京站也迈入了高铁时代。“复兴号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50公里,能跟直升飞机相媲美,放在40年前,我是想都不敢想!”金启元说。

40年的时间里,改变的不只是技术,北京站工作车间的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1982年,我在运转车间当连接员。那时调车组相对简陋,更衣室、休息间的环境较差,好几个人挤在一个几平米的地方,根本转不开身。到了1995年,北京站把调车组整个装修一遍,解决了这些问题。2004年3月,我回到运转车间任书记,我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是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经过系列翻修,现在的调车组车间里,浴室、更衣室、厨房、食堂一应俱全。工作环境改善了,员工自然就觉得温馨,工作起来自然也就更加有劲儿。”金启元说,现在的转运车间可是北京站的“香饽饽”,是榜样、是标杆,很多人都慕名来参观学习。

谈到铁路人的“初心”,金启元多次提到“北京站精神”,“担起责任、追求梦想、不断学习、争创最优,这是‘北京站的精神’,更是我们新老铁路人一辈子都要践行的理念。”对于金启元而言,他不仅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北京站精神”的传承人。他常常鼓励年轻员工,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工作,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才能成为新一代北京站的象征。

作为北京站里的“老人”,金启元见证着每一次革新,而他也在这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坚定了一名铁路人的责任和担当。从春运到暑运,从亚运会到奥运会,金启元和他的转运车间经历过无数大事小情。“今年是建国70周年,同时也是北京站建站60周年,在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更要提升服务质量,用实际行动献礼祖国,献礼北京站。”金启元面对镜头坚定地说。

<   1   2   3   4   >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