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第十二届会员大会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的中国经济学术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责任教授蔡继明做分析报告。中国网 郭泽涵 摄

重新构建民营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责任教授蔡继明指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分配在制度层面上己经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由公有制到混合所有制的转变。

根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吸纳城镇就业超过了80%;对新增就业贡献和企业数量超过90%。

蔡继明指出,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从财政收入到GDP增长、从投资到创新和就业都已超过50%,无论是从客观现实还是从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上,民营经济(非公经济)都已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都贯彻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都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以及人类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用什么样的理论来解释和支持现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蔡继明提出,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都是狭义的价值理论,都是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才能解释资源配置、价值创造和分配。

传统理论认为,私有制和剥削是孪生兄弟,要想消灭剥削就必须消灭私有制。然而,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传统的理论已不能解释我国制度的变革,并与民营经济的发展相抵制,因此传统理论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声音不绝于耳。

他提出,根据广义价值论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判断剥削与否的标准是报酬与贡献是否一致。

“如果一个人(及其所拥有的要素)的报酬低于其贡献,他就是被剥削了;如果其报酬高于其贡献,他就是剥削了别人;如果报酬与贡献一致,就是按贡献分配,其中既不存在剥削,也不存在被剥削。剥削与所有制没有关系。”蔡继明说。

“创新价值和分配理论,对剥削重新定义,重新构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奠定理论基础。”他说。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