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日两国比邻而居,双边关系既重要又复杂、敏感,历史、领土与安全等三大问题尤为突出。近两三年来,由于日本政府调整外交政策,在历史问题上采取克制姿态,中国公众的态度有所缓和。与此同时,对领土争端和安全保障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对日本的警戒意识有所上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于日本在地区安全方面的影响力愈发具有明确的认知。当前,包括东北亚在内的亚洲地区正处于安全体制的深刻调整时期,如何以建设性方式妥善管控两国存在的分歧和问题,以开放性思维建设共同、综合、合作与可持续的地区和平与安全,成为今后两国关系中必须认真思考和有所行动的课题。

历史问题对中日关系的深层心理影响依然突出。在对日本不好印象的原因选择上,居于首位的是“日本对侵略中国的历史没有真诚地道歉和反省”,比率为54.7%。对于历史问题的现状,46.8%的中国公众认为“历史问题没有解决,是中日关系决定性的大问题”,较2017年下降9.5个百分点;认为“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仍旧是个大问题”的为43.3%,较2017年上升12.4个百分点。

在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的相关性上,43.5%的中国公众认为“历史问题不解决,中日关系就无法发展”,较2017年下降7.5个百分点;认为“随着中日关系的发展,历史问题会慢慢得以解决”的为43.9%,较2017年上升10.8个百分点。

关于“中日间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中国公众首选“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认识”(62.2%),其次是“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52.2%),再次为“战争赔偿、慰安妇及强征劳工问题”(44.3%),“历史教科书问题”(40.9%)。

近十年来,以钓鱼岛问题为代表的领土争端持续被认为是阻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问题,2018年比率为55.3%。钓鱼岛问题也是中国民众对日本持负面看法的第二大原因(50.5%),仅次于历史问题。

与此同时,围绕领土争端,中国公众对未来因此发生军事冲突的忧虑有所增加,选择“未来会发生”的比率为44.2%,较2017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

对于领土争端的解决办法,“为守卫领土,应该加强中方的实际控制”的认同度最高,为61.7%,较2017年下降5.8个百分点,其次是“通过外交谈判,让日本承认存在领土争端”(57.9%),再次是“两国应尽早通过协商争取和平解决”(47.8%)。认为“诉诸国际法庭,依据国际法裁决”的比率较2017年明显下降(7.5%),较2017年下降了16.9个百分点。

2018年6月,中日两国启动避免偶发性军事冲突的“海空联络机制”。对于这一机制的有效性,中国公众选择“充分”的为50%,选择“不充分”的为26%,选择“不知道”的为23.5%。

过去一年,中国公众对外部军事威胁的危机感、对日本军事威胁的危机感均有所增加。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公众认为“存在对中国构成军事威胁的国家或地区”的比率为68.7%,较2017年增加9.6个百分点。在被问及具体国家或地区时,日本继续居首(79.4%),较2017年增加11.8个百分点,其次是美国,比率为67.7%,与2017年持平。

在感觉日本构成军事威胁的理由中,中国公众首选“日本与美国联手在军事上围堵中国”,比率为70.1%,较2017年下降9.4个百分点;第二位是“日本曾发动过侵略战争,至今仍存在否认和试图掩盖历史事实,淡化反省和道歉的倾向”(64.6%),较2017年上升10个百分点;第三位是“日本长期侵占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在该领土争端中否认存在争议”,比率为54%,与2017年持平。

过去一年,朝鲜半岛局势诸多变化。关于“朝鲜无核化”问题,49.2%的中国公众肯定外交努力的作用;另有36.6%的受访者认为外交手段虽然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是尚不够充分;只有5.7%的受访者认为外交努力无益于解决实际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中国公众最为期待的中日合作事务(40.4%),对中日合作“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与朝鲜的经济发展”的期待也抱有一定的期待(26.2%)

关于打造东北亚国家新型地区安全合作架构的问题,59.7%的中国公众认为“需要东北亚安全保障常设平台”,较2017年增加了上升了11.4个百分点。在参加国家的选择上,首位为中国(90.7%);日本位居第二(69.2%),较2017年增加14.7个百分点;美国位居第三(65.4%),较2017年增加17个百分点;俄罗斯位居第四(55.4%),与2017年持平。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