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与两国和平友好的大方向,为中日关系树立了重要里程碑。当前,中国公众对两国的和平合作予以认可和期望,但与此同时,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和平环境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态度和认知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这进一步表明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如何在两国间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对于开创两国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显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被中国公众广泛认同。认为“应继续发扬下去”的内容,如“缔结双方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64.9%)和“用和平手段解决一起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64.2%)的比率均超过六成,“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的比率超过半数(53%)。同时,绝大多数(83.4%)中国公众认为条约的诸条款在两国间“大部分”和“一定程度”地得到了实现。由此可见,中日和平友好既是大势所趋,亦是人心所向。

201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日友好往来的物质基础与沟通渠道也迅速增加。双边密切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对两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查数据显示,71.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促进中日政府间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中国公众希望中日两国和平合作,共创共享光明未来,但面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和平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态度和认知上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确定。例如,在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价值观认识上,“和平”与“合作发展”被中国公众视为“最为重要的价值观”,选择“和平”的比率为53.4%,选择“合作发展”的比率为49.8%,与2017年持平。

与此同时,表示“希望两国能够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不确定是否能实现”的中国公众较2017年小幅增加,超过半数(53.7%);相信“中日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中国公众保持在三成水平(29.9%),与2017年持平。

中国公众的不确定感还表现在对于“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秩序,中日两国是否应该构建更加牢固的新型合作关系”的态度上。持积极态度,选择“应该”的比率为63.5%,较2017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选择“说不清/不知道”的比率为24%,出现明显的增幅(2017年低于10.7%)。

对于中日两国在亚洲事务上的合作,越来越多的的中国公众(70.4%)表示支持,较2017年上升12.1个百分点。具体合作的议题聚焦在: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40.4%),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与朝鲜的经济发展(26.2%),节能技术,风力、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25.1%)等。

中日关系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上中国公众的外交平衡感较强,在中日美三边关系中,认为“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同样重要”的比率最高(46.6%),较2017年上升6.3个百分点,认为“中美关系比中日关系重要”的为31.5%,较2017年下降6.8个百分点;在中日韩三边关系中,认为“中日关系与中韩关系同样重要”的比率也是最高(48.1%),较2017年上升3.8个百分点。

关于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选择日本的比率变化显著(18.2%),较2017年上升6.2个百分点,与选择美国的比率(23.3%)差距缩小;选择俄罗斯的比率最高(30.9%),与2017年持平,选择东盟国家的比率(1.5%)下降明显,较2017年减少5个百分点,低于韩国(2.1%)。

对于未来十年各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变化趋势,选择“增强”的国家顺序是:中国(88.3%)、俄罗斯(49.4%)、美国(42.4%)、日本(36.4%)、韩国(22.7%)、印度(19.1%)。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