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作为IP的中国,如何讲好她的故事

概念: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社会运转逻辑

首先在概念上要明确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差异在哪,它可能体现在很多的符号层面上,比如说使用的语言,交往的礼仪,日常的作息,但本质的差异在于两者的运行逻辑是不同的。我们读一些跨文化交流领域的著作可以得出一些总结:中国的社会构成方式是基于关系的,中国的社会秩序体系是基于伦理的,中国的社会变迁取向是基于时间的。这些概念说起来可能比较空幻,但具体操作中只需要把握住关键的一点,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不在于把符号转化为什么东西被谁所接受,这是技术层面要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呈现出合理的逻辑。有时我们讲故事的时候自己会觉得不接受、不合理,总有些磕绊的地方,觉得是不是应该改成西方的逻辑更能接受。张艺谋导演按照好莱坞的叙事拍了《长城》,可西方的一些评价比国内还恶劣,值得我们在创作时反思。

※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之一:明确中国逻辑的合理性

形象:一个自洽和独立的“东方”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萨义德提出了东方主义的概念,简单来说,西方的主流叙事或者主流文化评论体系倾向于把中国打造成一个神秘的、女性化的、落后的、很美丽的所在,这就是西方想象中的东方。在我国近代的影视文化和对外传播的发展过程中其实也存在着自我东方主义的倾向,如果要在形象上把中国这个IP讲好,使她获得她的独立自主性,那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对东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进行摒弃,去构建一个独立的,我们自己的,有中国社会独特运作逻辑的东方。具体在造作层面上,最常见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采用非常典型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配合质朴、规范的视听语言,徐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将《智取威虎山》这样一个红色IP转换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业IP。

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在YouTube等大量西方视频网站上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不过此前有一个不太成功的例子——《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它以展现典型人物的方式在纽约时报广场滚动播出,然而BBC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看过之后对中国的印象更差了,实在尴尬。前者的成功在于它在形象上的新突破,可以说做到了现实主义美学风格配合质朴、规范的视听语言这样的标准。

※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之二:对中国形象做出主体性、日常性的设计。

叙事:普遍人性+中国文化气质

很多人可能会不认同普遍人性或者所谓普世价值的存在,这个可以在文化政治领域探讨,但至少在讲故事这个领域普遍人性一定存在,而且必须受到尊重。不管你在生活中对它有多少质疑但在传播效果上它非常重要不能被改变。好的IP在叙事上必然是承认普遍人性存在的,如果一个IP中的主要人物与人物关系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甚至是厌恶的话,创作者一定是有责任的。讲出地道的中国故事需要把中国的文化气质纳入进去,在关键的节点上形成有别于西方程式化叙事的独特性。

《英雄》是目前北美票房第二高的华语影片,该片在大部分情况之下呈现的是个体的成长,但在最关键的节点——“刺秦”上融入了中华文化的气质,因为“刺秦”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自我实现,有很多非常复杂的考量,在古典与奇幻的演绎之中透露出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不失普世价值的体现,因此在国际上取得了成功。

※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之三:赋予中华文化气质以普遍人性的身份。

写在最后

“讲好中国故事”不单纯是对传播效果或传播技巧的追求,而是一个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反思与重构的过程,是使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最有效的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将“文化的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厚重积淀的IP加以培育,并同时在概念、形象和叙事三个层面上进行科学、缜密的设计。希望这次大赛成为“中国IP”的孵化器,融通世界美好。

友情提示:相关资料下载敬请关注大赛官网。请于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24:00前,登录大赛官网http://news.china.com.cn/node_7243335.htm报名、提交和邮寄(限音视频类和VR类)作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