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寨社区。人民画报 秦斌 摄

走进太行山脚下的裴寨村,伫立在村口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鲜艳夺目,宽阔的马路一通到底,左侧,整齐的两层花园式楼房一排接一排,右侧,比足球场还大的广场上点缀着展览馆、篮球场和文化长廊。很难想象,十年前,这里的一百多户村民还住着漏风漏雨的土坯房,依靠一口手摇井担水吃。

在村里转转,既能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悠闲地坐在自家院落晒太阳,也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孩童嬉戏打闹。不过,大部分村民可落不着这份清闲,眼下正是裴寨村发展的好时机,他们或忙着打理自家的大棚蔬菜和鲜花,或忙着在商业街做买卖,又或在全体村民参股的春江集团上班。正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所说,“要让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

张贵先。人民画报 秦斌 摄

“有钱花,有活干,这生活还不中?”

早晨八点不到,裴寨新村的公厕里已经出现了张贵先打扫的身影。在她熟练地戴上手套提起拖把之前,这位身材瘦小的六旬老人已如往常一样把小孙女送到了离家十分钟路程的幼儿园。张贵先是村委委员,村里大大小小五个公厕,她每天要打扫两轮,一轮干下来少说得两三个小时。有她在,参观裴寨村的游客多或少,这几个公厕都能保持着整洁明亮。“厕所脏,年轻人干不了,我们年纪大的干就行。”张贵先担任村委多年,脏活累活抢着干已经成了习惯。

除了打扫,张贵先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看水。裴寨全村洗衣做饭和商业街的用水都指望着村里那口530米的深井,通常打扫一结束,张贵先便骑着她的电动小摩托赶过去,往后山上的两个储水罐里抽水。抽水井正常工作时并不让人费心,可碰上自动抽水泵不听使唤,张贵先就得守在井边等水灌满才能离开,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水的事关系着全村人的正常生活,张贵先平时在家也不忘盯梢,“家里水龙头的水流一小,估计就是抽水井那边有问题。”看水的活还不止是这口井,村里的水管出了问题也是张贵先找人去修。

在打扫公厕的张贵先。张睿思 摄

“婶,在哪嘞?”下午张贵先刚回家坐下,村委贾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说是商业街那边酸辣红薯粉店后面的水管爆了。恰好碰上张村乡第一届红薯粉条节,不少外地采购商都慕名前来品尝粉条,停水了可耽误乡亲们卖粉条的大事。张贵先赶紧拨通了修理师傅的电话,随即骑上小摩托前去查看。

等水管修好,天色已经暗了,张贵先该回家给两个小孙女做晚饭了。回家的路上,她从商业街买了些热腾腾的小米粥和包子,还有孙女爱喝的奶茶,到家再炒个热菜,祖孙三人的晚餐就成了。走进厨房,张贵先回忆起在老村漏雨的土坯房里下厨的场景,“以前啊,家里都是泥,做饭烧煤,可呛人。现在这个天然气,好用又不贵。”三两分钟,青椒爆炒胡萝卜丝的香味就从厨房飘进了客厅。

客厅的茶几上一筐小柿子和小橘子新鲜透亮,张贵先的两个孙女正围在茶几两旁,大的念小学五年级,小的还在念幼儿园。大孙女一会儿看看电视正播着的动画片《熊出没》,一会儿拨弄几下平铺在茶几上的卡通贴纸。小孙女则趴在茶几上,小手不停点着手机屏幕玩游戏,不时撮两口珍珠奶茶。

张贵先瞧着大孙女说:“她可乖了,爸妈上班不在家,她就带着妹妹玩。”客厅的玻璃门上醒目地贴着几张学校发给孙女的奖状。张贵先的老伴十六年前因为淋巴癌过世了,现在她的两个女儿都已嫁到了附近的村子,自己就和小儿子家一起生活。儿子今年三十岁,在卫辉市的春江水泥厂当维修工,平时不回家住,儿媳妇在面包厂工作,卫辉和裴寨两头跑,在家里陪伴张贵先最多的就是她两个孙女。

张贵先在自家客厅。人民画报 秦斌 摄

晚上歇下来,张贵先会在床头插上收音机听会广播,虽然只上过初中,她也爱听新闻说最近发生了哪些大事。“哎呀,我听啥?卫星上天咧,习总书记出国、开会咧。”

张贵先家各个房间的橱柜上都放着好几个青色木瓜,凑近能闻到淡淡清香。“这个是我家门前树上摘下来的,吃不得,去味的。”张贵先瞪大了眼睛,“放胳肢窝都不用喷香水咧。”张贵先一贯过得节省,很少给自己添置衣物,但在她的房间里,崭新的棉衣皮衣还不少,平时常戴的一对银耳环也格外显眼。“这是俺和大闺女一块在辉县买的!”张贵先笑了起来,脸上多了几道皱纹,“俺闺女还能不疼我?”

这几年,家里的生计没让张贵先发愁过,儿女都已成家不需她操心,自己在村委工作,每月能发六百块工资,商业街有她一个门面,租赁出去每年能得6000块钱,加上村里户户都入了春江集团的股份,每年还能有分红。张贵先还照看着家里的2亩多地,种点玉米和小麦,自己家吃颇有富余。

“有钱花,有活干,这生活还不中?”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