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命的绝响,迸发信仰的力量
一对印有囍字的大红灯笼无声高悬,映得下方的挽联惨白刺目。灯笼是新的,挽联也是新的,空荡荡的房间,仿佛还回响着那对小夫妻的欢笑。
28岁的吴应谱和23岁的樊贞子是江西省修水县的一对“扶贫夫妻”。2018年12月16日,在看望贫困户后返程的路上,他们自驾的汽车不慎坠落在公路下方的水潭中……
那天,是他们新婚第40天。
变形的后备厢里,还装着帮贫困户游承自代卖的3只土鸡。
“游爷爷!以后我来帮扶您,希望您满意!”时隔两年,年近八旬的游承自常常呆坐在门廊,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个戴眼镜、笑眯眯的“孙女儿”等回来。
一次次捎来八宝粥、新棉袄、电饭煲,一次次把卖鸡的预付款塞在他手上,一次次让他觉得老伴去世、儿女在外的日子还有光……
樊贞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始终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论如何,永葆一颗赤子心,不要丢弃善良、纯真、真诚。”
或许曾有一时冲动?当她第一次走进双腿残疾的贫困户丁彦旺家中,曾经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还有这么可怜的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从此便是一往情深。就在这片大山里,她遇到了一见钟情的吴应谱,携手蹚过那深深浅浅的泥洼路。
这个原本爱穿长裙的“小公主”套上了耐脏耐磨的仔裤,即使泥巴裹满裤腿,也毫不在意。从小怕黑的她,渐渐习惯了独自在邻近墓地的宿舍楼值班过夜。
夫妻二人分在两个最偏远的乡镇驻村,隔着100多公里山路。不到一年,吴应谱就走遍全村14个自然村,写满8本工作日志,摸透了62户263名贫困户的情况。
虽然她偶尔也会抱怨他太忙,说自己谈了一场“异地恋”,可过后却又满是心疼,然后甘愿隔着手机屏幕,一边加班,一边相守。
谁不愿意花前月下?谁不留恋人间烟火?
连续多天高强度的工作后,广西百色靖西市安宁乡汤亮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张华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村部办公室。
驻村441天,陪伴他走村入户的电动车,里程表永远停在3268公里。
2019年6月1日,张华终于没有爽约,参加了儿子学校举办的亲子活动。
这是父亲第一次陪孩子过儿童节。父子俩,在草地上玩两人三足的游戏,配合那么默契,笑得那么灿烂……
张华的笑容里,是全村脱贫摘帽的喜讯,是终于抽出时间回老家探母的欣慰,是准备打造溶洞旅游景点、修建田间地头水柜、实施雨露助学计划的踌躇满志。
可是,短短两天后,儿子再也看不到父亲的笑容……
原来,他不能理解父亲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人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
现在,看着赶来送别的人群,儿子懂了。爸爸做的有意义的事,就是为患癌的贫困户连夜筹借医药费,就是帮返乡务工的人申请补助、提供支持,就是让更多的人相信:勤劳能致富、奋斗能幸福!
“一路走好,父亲,我的英雄……”
遵照他生前要求,张华家人捐献了他的心脏器官。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始终为人民而火热。
“贫困户周光文、胡克勋的新房盖好了,原有电视机有故障,需准备两台送去。明天还是周光文的母亲73岁生日,老人家一辈子没看过电视,要是能在生日的时候看上,该有多好。”
为了凑齐这两台电视机,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余芬到家后二话不说,拆下自家的一台,又拉着丈夫上街买上一台新的,匆匆上路了。
就在途中,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她45岁的生命。这时,人们才得知,这个“衣服总是打着补丁”的女干部曾经默默资助28名贫困学生,给困难群众捐款数万元……
“也许我的命运就像这豆芽一样,洁白枝干的背后,充满着对于生活的热爱……”余芬曾回忆母亲走街串巷,用三分钱一碗的豆芽凑齐每月4.5元的学费,供她读完初中。
你一碗,我一碗,乡亲们递来的皱巴巴的分分角角,填满了她的少年记忆,埋下了一颗报恩的种子。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余芬生前的日记,倾诉着火热的初心。
来的时候是一粒种子,去的时候是硕果满园。
台风呼啸,暴雨倾盆,本该在家休息的曾翙翔一早6点,冲出家门,来不及吃一口饭。
脱贫攻坚势头正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绝不能让村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一路辗转近2个小时,他赶到路湖村,先是带着村民加固堤防,下午又挨家挨户走访孤寡老弱。忙到傍晚,转移了3位独居老人,他又只身驱车前往另一个自然村。途中冒雨查看灾情,不慎触电牺牲。
29岁的生命,就这样留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有充满爱的心怀,亦有把爱洒向人间的意愿和实际行动。相信我的爱没有终点,期待着有一天能肩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芳华因信仰而璀璨,生命因炽热而永恒。
一封入党申请书,是曾翙翔无悔的选择,也是扶贫英雄们信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