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马奖之后,侯孝贤电影《风柜来的人》在台北修复后进行了重映。在重映会上,侯孝贤的御用编剧朱天文和台湾影评人闻天祥进行了一场对话。在对话中,朱天文与观众分享了她和侯孝贤之间的独家记忆。此外,朱天文大赞金马奖展映的胡迁遗作《大象席地而坐》。

一群无所事事、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从澎湖风柜来到高雄,看白戏、赌博、逞勇斗狠,在成长中历经苦闷与阵痛。这是大导侯孝贤飞跃、转型的里程碑之作——《风柜来的人》,暌违35年后在台北修复重映。

2018年12月1日,侯孝贤御用编剧、台湾女作家朱天文、台湾资深影评人闻天祥来到台北光点华山电影馆,同35年后的观众展开映后座谈,聊属于《风柜来的人》的独家记忆。

  《风柜来的人》(1983)剧照。

除去关于侯孝贤电影的独家记忆之外,朱天文当天还谈起了新电影,对《大象席地而坐》赞誉有加:“今年最好看的当然是金马奖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我觉得那实在是太好看了。” 11月13日晚,第55届金马影展在台北西门町如火如荼地展开时,眼尖的观众发现,侯孝贤出现在《大象席地而坐》的观众席后排。

朱天文透露,侯导看完也念念不忘,说非常感动,比他们年轻的时候拍片更好,讲起来就眼泪汪汪。“他一开始说,这部片子的导演真是个百年不见的人才,然后还发生这个(自杀的)事情。当然我说百年不见太夸张了,他又改口说二十年不见。他只要想起来,就时不时地说这一部片子。”提起去年的金马奖,朱天文则盛赞《大佛普拉斯》:“超好看,非常好看的一部片子。”

朱天文和侯孝贤之间,有怎样的合作回忆呢?对于侯孝贤的电影,她又会有怎样的看法呢?在台北现场,新京报实习记者谈心怡对这场对话进行了报道。

朱天文,1956年8月24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原籍山东省临朐县,中国台湾作家、编剧。闻天祥,金马奖执行长,曾被称为台湾最年轻的“资深”影评人。

朱天文:侯孝贤拍片“横征暴敛”

1982年,26岁的朱天文写了《小毕的故事》,刊登在台湾《联合报》上。之后的一天,她接到了侯孝贤的电话,说想把这个小说改编成电影。从此,她误打误撞,一脚踏进了电影圈。

讨论剧本,他们在台北武昌街一段的明星咖啡馆。朱天文回忆:“所谓讨论剧本,就是你讲你的故事,我讲我的故事。《冬冬的假期》是我的故事,《恋恋风尘》是吴念真的故事,《童年往事》是侯导自己的故事。”就这样,一个个故事变成了一部部电影,朱天文与侯孝贤漫长而传奇的合作也就此开始。

“三四十年来,我们被侯导折磨得很够了。”谈起1983年《风柜来的人》在台湾最初上映时的惨淡票房,朱天文戏言。第一次合作《小毕的故事》,电影“卖座又叫好”,又是贺岁档,火到“南部的电影院通通加场”。他们以为,《风柜来的人》也一样会大卖。实际上,电影上映七天就不得已而下档,比他们同杨德昌合作的《青梅竹马》多了三天。

朱天文回忆:

“大家现在都看得很懂嘛,不会看不懂。但那时候上映,观众根本一片茫然,觉得怎么会这样,也没有结局。尤其是那些‘错误观众’,想看到《小毕的故事》那种泪中带笑的故事,期待落空后,电影的口碑就变得极差。”

台湾作家王文兴曾说,他写《家变》、《背海的人》等小说,他的读者是在被他“横征暴敛”。朱天文借用“横征暴敛”,形容侯孝贤对观众的要求:“我们就是这样被他折磨、被他训练出来,要看侯导的片子之前,大概心里明白会是什么样子。当然侯导总是说,这个片子拍出来一定卖座,到后来我们就知道,听听就好。”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