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管理规定,加强移动教育素养

离不开手机,但也不能滥用手机——面对呼啸而来的技术革命浪潮,这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立法、制度、引导,对治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缺一不可。”不少学者和家长呼吁,我国应在国家层面出台学生手机管理规定,以此加强公众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还有专家认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具体规定,应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特点,进行分层管理。“比如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弱,应该更严格地控制手机等便携式的移动设备被大面积地推广使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规定宜粗不宜细,还应将更多的裁量权交到教师的手中。”孙宏艳认为,在校如何使用手机、何时使用手机应由教师主导。

今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目前已有不少学校、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上海市某中学教师吴平介绍,她所在的高中规定,上课期间学生不能使用手机,但具体操作办法,由各班班主任自行管理:有的班级设置了手机存储柜,上课期间由专人负责管理,学生回到宿舍至熄灯前可以使用;有的班级管理得严格一些,周日返校后即交给老师统一保管,周五离校时再返还给学生。

杭州市长河高中教师杨春林则主张要借“机”行事:“开学,我告诉学生,携带手机来校,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特别便于和家长联系。既然如此,我们没有必要在带不带的问题上兜圈子,而是应该思考如何使用。在此基础上,我和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共同制定了班级的‘手机公约’,并定时抽查落实情况。”

在以国家禁令、学校班级规范确定规则之余,更多专家认为,“只禁不教”治标不治本,制定严格的使用管理规定并不是让孩子与手机隔绝开来,而只是帮其建立一种使用的规范意识,重点还是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利用手机学习。

“一方面家长、老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手机、电脑,不要觉得孩子一拿起手机就是在玩。”孙宏艳表示,“另一方面,教育者也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移动教育素养,教师要在如何真正将手机与传统教学融入上下功夫,不要只在浅表层面利用手机,更不能对一些利用网络便捷性而偷懒的行为‘放水’;家长则不要只给孩子一些‘不要玩手机’‘少上网’的呵斥,而是在他们拿起手机时主动引导、陪伴,教会他们该如何利用手机的便捷去获取信息、探究问题,学会抵御网络的不良诱惑。”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