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攻关,引领传统产业转型
13年后,面对记者的追问,刘轶再次回忆起首次走进老铸造车间时的“刻骨铭心”:“2005年大学毕业,来到银川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车间里酷热难耐,地上全是废砂,特别脏,劳动强度还大,一天忙下来,身子骨都快散架了……”刘轶对记者感慨道,有一次为了排除设备故障,他曾经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当时还后悔,咋入了铸造这一行。”
说到这儿,眼前这位穿着衬衣西裤、皮鞋锃亮的年轻人不由得笑了。置身于这座建成不久的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中,刘轶有点“恍如隔世”。
6年前,共享装备公司组建起100余人的铸造3D打印创新团队,旨在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砂型铸造生产模式。刘轶作为团队一员,和大家陆续攻克了材料、工艺、软件、设备、集成等技术难题,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
“这是3D打印的单重153公斤的缸盖砂芯砂型……”刘轶向记者介绍着结构复杂、形态各异的产品,“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使生产周期缩短一半,误差从1毫米降到0.3毫米,成品率提高百分之二三十,生产效率提高3到5倍。”
技术革新、效率提升,生产环境也迎来颠覆性改变:厂房整洁明亮,没有废砂及粉尘排放,无需重体力劳动,整个车间每班仅需7个人,全部工作在空调环境里,彻底改变了传统铸造行业的形象。
重大技术攻关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去年自治区工业技改投资完成433.23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4.6%,有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经济师麦欣甫介绍说。
借力“互联网+”,前景更加可期。8月中旬,自治区政府审议通过《关于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工业企业互联网数据流量资费水平降低50%以上,建成20个智能工厂、30个数字化车间,打造10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