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草原摄影:王建设

多措并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生态农业产业园缓解群众“吃菜难”问题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的气候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的蔬菜需求。从2015年开始,阿里在噶尔县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园,今年7月,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全部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目前已有40多种蔬菜瓜果供应周边地区,有效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菜篮子”。

光网全覆盖开启农牧民互联网新生活

截至今年5月,中国电信已经实现了对阿里地区7个县城、37个乡镇、21个行政村的光网全覆盖,开启了西藏农牧民互联网生活的新序幕。用手机连WiFi上网,用iTV看高清电视、视频聊天,通过网络销售特产……在西藏阿里的很多偏远农村,越来越多农牧民在村里就可以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的文明成果。

△“双集中”供养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近年来,阿里地区全面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坚持把“双集中”工作放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进,投资1.2亿余元,着力打造“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幸福工程,实现了五保对象有意愿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双百”目标。

目前,阿里地区有7个五保供养中心和1个儿童福利院,共有五保对象576名,其中有意愿入住的有496名,共有孤儿169名,除30人在外上学外,其余139人全部集中收养。如今,五保老人们都把他们生活的集中供养中心叫作“幸福院”。

  饮马象泉河摄影:张春晓

美丽与发展同行,坚守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阿里地区以保持环境质量良好为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阿里保持着天蓝、地绿、水清。截至目前,阿里地区7个县获批国家级生态功能县,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1个、自治区级生态村62个,美丽阿里更加璀璨。

在执行生态红线管理制度上,阿里地区不打折扣。该地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严格执行和落实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和矿产资源开发西藏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严把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严禁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和项目进入阿里。同时,建立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严格落实草原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阿里地区海拔高、植被少,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和自主恢复能力较弱。为守护好美丽家园,阿里地区积极主动作为,加大力度植树造林,开展环保宣传,形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格局。

“十二五”期间,完成植树造林3.7万余亩,封山育林11万余亩。2016年投资7120万元,完成造林4200亩,封山育林19万余亩,砾石压沙5.94万亩,城镇居民沙害治理1988亩,建造挡沙堤8.9千米,义务植树1064亩,以11家单位作为庭院绿化试点单位并取得明显成效。

守护美丽家园,绘就生态画卷。如今,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共享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中国西藏网文/李元梅)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