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远,风雨同行;万里路遥,不忘初心。在“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里,天赋神奇和人间沧桑交织成一幅壮美的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砥砺奋进,更是为其在岁月长河里增添了一抹缤纷色彩,硕果累累。

这五年,阿里在多领域铺开了新的画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美丽新阿里的壮美画卷铺展开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藏西高原不再“高冷孤远”,随处可见机器轰鸣的工地、日夜赶工的项目以及勤劳致富的群众、四处奔走的干部,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

  彩云下的扎达土林 摄影:张春晓

脱贫攻坚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由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居住过于分散等原因,致使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部分农牧民较为贫困。

作为西藏最为偏远和艰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阿里的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着贫困比重大、脱贫难度大、致贫因素多、脱贫成本高等诸多困难。但是,勤劳勇敢的阿里各族干部群众没有退缩,紧紧抓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集中、向基层倾斜,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产业融资、边境小康村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在国家现行标准下,实现全地区脱贫6779户、21419人,易地扶贫搬迁2225户、8175人,边境小康村建设5795户、21353人。

△产业化扶贫持续发力

近年来,阿里地区积极探索“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建立扶贫开发产业扶持基地,鼓励农牧民群众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将贫困户的扶持资金以入股形式投入合作社、龙头企业联合经营,实现平等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收益。

今年,阿里地区实施了旅游服务业、设施农牧业、生态环保业、建筑建材业、文化产业、民族手工业等项目11个,预计投资4.5亿元,在西藏自治区已明确整合涉农资金2.23亿元。用于精准脱贫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从扶贫、农牧、林业、水利、合作组织5个方面继续整合资金0.18亿元用于产业扶贫。

△生态扶贫成效显著

近年来,阿里地区积极整合国家给予的草场、森林生态补偿增量资金和民族、边境、主体功能区转移支付增量资金,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工作。初步测算,全地区可提供护林员、监管员、野生动物保护员等生态岗位13599个,直接解决4551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移就业。

△教育脱贫切断贫困代际传播

西藏已经实现了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包括初中或高中阶段完成后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也享受免费教育。

阿里地区以“扶智”为重心,以贫困学生“有学上、上好学”为核心,实现教育脱贫“五个保证”。积极落实教育“三包”政策、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根据实际制定本地区贫困学生资助暂行办法,保证贫困家庭的学生有学上、有书读。今年,“三包”标准统一提高240元,及时兑现奖励资助资金122.1万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中心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信息化建设等项目,落实专项资金1.89亿元。

此外,还组织一批贫困户“两后生”和贫困大学生到“两省三公司”进行一些技能培训和就业,通过整合财政、教育、工会、扶贫等部门资助资金进行持续扶持,并加大对贫困户“两后生”职业教育,年内完成120人的转移就业培训。

△医疗保险助力脱贫攻坚

将贫困家庭中重病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2016年,阿里地区本级财政落实新农合补助资金25万元、大额医疗救助资金150万元、医疗救助资金30万元,做到贫困对象应保尽保、保障有力。

奏响时代的最强音,这是最好的时代——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阿里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已经指日可待。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