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崇法尚德,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社会新风扑面
法治,关乎国家,也关乎每一个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地各部门正在把“法治获得感”滴灌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平如水,公平正义不断彰显——
“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无罪!”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里,聂树斌72岁的母亲张焕枝流下热泪。近年来,聂树斌案、陈满案、呼格案等旷日持久的申诉案重审改判,人民群众从一起起冤假错案的纠正中看到正义永恒。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司法规律,深刻吸取教训,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新格局,落实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坚决守住防止冤错案的底线,严格确保司法公正。
法贵必行,改革活力不断迸发——
一方面是改革举措的先行先试、全面推广,一方面是法律制度的边破边立、加强完善,两者相得益彰,社会充满活力。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两高”相继发布司法政策,依法保障涉案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进一步给广大群众吃下了“定心丸”,给创业创新提供了“保护伞”。
应法之义,脱贫攻坚铿锵有力——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专门提出“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健全重大扶贫政策和重点项目的合法性审查,为精准扶贫提供法治指引;惩治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落实扶贫资金的“最后一公里”;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法律制度,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脱贫攻坚深深的法治足印,始终践行“言必信、行必果”的铿锵誓言,为全面小康注入强力保障。
依法办事,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怎样证明我妈是我妈”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治理“奇葩证明”成为一项硬任务。各部门自觉清理整顿不合理条文规定,加强监管问责,办事大厅“门不再难进,事不再难办”,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办事靠关系的情况得到扭转,“用制度说话、按规矩办事”蔚然成风。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法治中国始终高扬的旗帜。如今,法治中国建设的每一步前行,都在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如今,群众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热情高涨,“信访不信法”的矛盾得到缓解;在广大农村,“法律明白人”“村民议事堂”等生动实践方兴未艾。“以前社会上有个‘蛮族’,如今大家发现讲法比讲蛮好。”一位县委书记道出了当前社会的深刻变化。
法德结合,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法治中国新图景。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现;中办国办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法治逐渐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在历史长河中,五年只是短暂一瞬,而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却实现了惊人一跃。
我们自豪,这五年全国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越来越完善。当然,我们还将面临新问题,迎接新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党情,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领域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法治中国建设永远在路上。
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戮力同心,法治中国必将奏响更加雄浑的乐章,护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