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重庆中纳科技董事长杨大祥、芯视界科技首席技术官孙常库

  主持人:咱们不是第一次来参与科博会了,咱们也是科博会的老朋友了。

孙常库:就像杨总刚才说的,科博会今年第20年了,虽然20年,但是我们还是一位新兵,因为我们公司去年才成立。科博会对我们来说是很特别的意义。像我前面说的,我们是一个掌握着尖端技术的科技公司,因为科技是我们公司最好的代名词。从整个公司诞生之初来说,我们是在中关村这样一个科技信息非常浓郁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且我们是背靠着包括清华,还有MIT两所顶级学校,一起有很多的合作。科技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东西。而且,在这样一个全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科技展览活动,我们相信能够在其中学到很多,包括和同行的交流,包括和一些资源的对接,包括这样大的平台,来为我们进行宣传,我相信,这都是我们在其中能获得非常非常多的东西。

对话重庆中纳科技董事长杨大祥、芯视界科技首席技术官孙常库

主持人:参加科博会,其实二位也都是看中了科博会能给各自企业带来的机遇。有机遇就有挑战。

您刚刚也说到了纳米,怎么样能让纳米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从表面上来听这个纳米,感觉是一个非常高端的词汇。您能不能再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一下,比如说从我们老百姓来说,我们老百姓和纳米之间能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呢?

杨大祥:我实际上从1997年上本科,一直从事着纳米新材料的研究工作,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纳米,简单地科普一下,只是一个尺度的概念。比如说是10的负9次方米,可能这个数据对普通老百姓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纳米纤维来说,纤维,大家接触的比较多,我们穿的服装、头发丝,都是纤维。我们生产的纳米纤维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米纤维,每根纤维的直径都是头发丝千分之一这么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比蜘蛛丝还细,是头发丝千分之一这么细的形成滤网就能真正阻隔PM2.5这样微小的小颗粒,用于减少工业端的排放,对个体终端,做成口罩、新风系统的滤芯、空气净化器的滤芯,就能真正起到对个体终端的防护。如果把这种新材料应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会真正对健康领域和环保领域有一个跨越式的材料的进步。我认为中国工业的顶层技术是材料。我们中纳技术把纳米新材料更多地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持人:咱们是做了一个基础性的材料的产业化工作。咱们生产口罩吗?

杨大祥:生产。PM2.5是表示雾霾颗粒直径的数量,而我们实实在在,我们的检测数据是PM0.3,因为每根纤维直径是头发丝千分之一这么细,大概0.1微米,我们过滤效率能达到PM0.1的,但是PM0.1在老百姓理解和接受的层面,还没有理解到这个程度,所以我们从PM10、PM5、PM2.5、PM0.3、PM0.1都可以过滤。所以,我们通常叫它PM2.5防护口罩。

主持人:听了杨总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头也踏实了不少,以后就不再害怕雾霾了。孙总大概介绍的时候说了一下光谱议,我刚刚也注意到了,您说多了光谱议可以测试水果熟没熟,还有一系列的特别好玩的,就让我们看起来特别好玩的,这个能不能详细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跟老百姓距离比较近,我们也是比较关注的。

孙常库:要说量子点也是属于纳米技术。先说光谱,光谱就是我们人看到周围都是颜色,顶多是三颜色,到眼睛里面变成一种颜色,你放到一些制图软件上,就是一个序号。它就是一个值。其实对于任何一种物质来说,它对于光这种反射的信息是一个多谱段的,从紫外到红外,甚至更远的,是多谱段的信息,这样多谱段的信息反映的是物质结构的基本特征。所以我们管光谱叫做物质的指纹。如果能获得这样的物质的指纹,我就能够判断这个物质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比如,前面说的苹果熟还是没熟,化学物质是有变化的。牛奶变质没有,变质前后也有变化。我们通过检测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光谱的变化,也可以对它进行一些这样的识别。这就是光谱很重要的一方面。

但在之前的情况下,因为它对于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一是本身设备比较大,需要在实验室里面,同时,它的造价也比较昂贵。我们这个相当于是在它缩小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它相当好的性能。这是在以往的技术中是做不到的。因为以往的技术,因为原理的原因,在缩小的过程中有很多瓶颈,尺寸上的瓶颈。最简单的就是,比如说,之前要做光谱,有风光,风光就是把不同波长,像棱镜一样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分开,分开之后,来检测,每个有多少,但是这个你想,有棱镜也好,或者其他东西,需要一个距离,这从原理上就做不到我们是把它缩小成一层膜,也是用纳米材料变成一层膜,这样它的体积就从原来很大的,从原理上突破了这样一个瓶颈,就可以变得很小,手机摄像头这么大。这是让它能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有可能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个常态,我们也希望它能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主持人:刚才听您一讲非常神奇,现在听您一讲,我们觉得在科技的支撑下,什么样的可能都有可能实现。今天在演播室,我感觉各位网友可能也非常关注,一个是我们杨总给我们带来了可以防PM0.1的口罩的信息,孙总又给我们带来了可以让我们怎么看水果熟没熟,牛奶变没变质,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光谱议这样一个产品。这样的优势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这也可能只是我们表面上的理解。咱们公司的这些产品,或者一些系列的产品,还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其他的优势呢?

杨大祥:我们中纳科技实际上做的是一种基础的纳米新材料。刚才说的,材料是结构决定的性能,正因为我们纳米新材料有这样独特的结构,所以有非常多的优异的性能,刚才说到的过滤PM2.5、0.3、0.1,这是纳米多谱上的特性,还有,纳米很轻、很薄,我们做成服装,我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到冬天不用再穿羊毛衫、羽绒服这么厚重的服装,我们以后只需要穿功能性的纳米新材料做的保暖服装,高效的保暖,保暖到热导率和空气是一样一样的,空气的热导率是0.024,我们的材料测算热导率是0.023,比空气的热导率还低的材料来做保暖,就可以锁住。任何材料本身是不发热的,就可以锁住人体的热量不往外散发,也可以抵御外界的力量不进入人体,把温度锁住。服装是它很广阔的应用领域。因为我自己有15年的部队生活工作的经历,在军工、武器装备有很多的应用前景。

主持人:不仅是防PM2.5的口罩,我们以后穿的衣服可能也会不像冬天那么臃肿了,比如我们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看到全都是穿着羽绒服,厚重的毛衣,这个可能对我们的生活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便利。这也是我们的技术的优势所在。

孙常库:量子点光谱传感器的优势,刚才我也介绍了两点,我再重复一下。首先是特别小,从原来上讲突破了它的尺寸限制,变得很小。比如手机摄像头这么大,甚至于比它还小。相当于我以后可以把它放在手机里面,或者放在别的穿戴式的智能硬件里,甚至于手表。

主持人:比如我在街上,在菜市场里面买菜,买西瓜,拿着一个东西,测一下,看这个西瓜熟没熟,或者熟过了没熟过,我能不能这么理解?

孙常库:是。之前我们坐出租车的时候,和出租车司机交流的时候他们说我要是有一个这样的东西,我去菜市场买菜就不用挑了,拍一拍就知道该买哪个了。这也是我们一个向往,就是让它能够在人们生活中使用。

主持人:您大胆预测一下,我刚说到的这样一个景象,大概还能有多长时间走入我们的寻常百姓生活当中呢?

孙常库: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要看我们对它产生什么样的需求。从产品上来讲,它有自己的性能的不断提升,随着它性能的提升,它对于人不断地检测需求也会不断地提升。比如说一开始我只是测苹果,比如说我测茶叶,知道这个茶叶是普洱、龙井、红茶,可能我们要再过一段时间,通过技术提升,可以让它变成我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普洱,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龙井等等。这是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我们现在可能前期,近期或者一到两年的时间,逐渐在一些方向应用这个。因为我们的技术有一个特点跟各个领域都有结合,所以,我们最后想做成一个平台,就是我把我的模块做出来,我希望能够和各个有资源或者有优势的方向进行合作,把它在不同的方向推广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到科博会上来,是因为科博会上,基本上工业4.0、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科技企业都会来到这儿,大的平台。我希望能到这儿和各个企业来谈一谈、讨论一下,是不是能够一起结合起来到各个领域中去,这是我们来这儿的重要的目标。

主持人:一方面在这个大平台当中和各个企业对接,能够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另外一方面有利于技术本身的成长。

孙常库: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形容,可能不太谦虚,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光谱界的英特尔。

主持人:我们大家非常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