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遇挫

屡吃“闭门羹”,辗转异地治疗

去年7月,一岁九个月的女孩琳琳被陕西汉中的一家医院确认体内长了肿瘤。

这所医院建议琳琳家立即带她“去上级医院”,随后她转至西安一所三甲医院就诊。然而,这所医院的肿瘤科不接收儿童,儿科说不能治疗肿瘤。

接着,琳琳一家去了当地一家儿童医院。医生看完检查结果后说,“我们看不了这个病,这个病治不好。你们别看了,回去吧。”

这是西北地区最好的儿童医院之一,琳琳妈当场瘫软在医生的办公室里。

西安的夏天,空气都是烫人的,她却浑身发冷。走出医院,站在人流不息的空地上,琳琳白发的奶奶和年轻的父母,站在烈日骄阳下哭作一团。

在朋友帮助下,他们来到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后,琳琳接受了化疗、肿瘤切除、术后化疗。如今,她正在进行第13次化疗,迹象转好。

奔波多个医院,屡吃“闭门羹”。这样的波折是许多儿童恶性肿瘤家庭在求医时的共同经历。

每次换个医院求医,他们内心就燃起一点希望;当医生以“治不了”等原因拒绝收治后,他们又陷入绝望。跌跌撞撞,直到经人指点后辗转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医院。

天津市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主任阎杰说,在该科室收治的病儿中,外地病儿占到75%左右,是医院所有科室中最高的。

她说,许多地方儿童医院对儿童实体肿瘤束手无策,遇到儿童恶性肿瘤只能往外推。儿童肿瘤方面的医疗资源不均,因而病人集中在几所医院内。

在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科,外地患儿所占的比例更高。王焕民说,科室里收治的患儿都来自全国各地,收治的患儿以疑难重症的为主。

“如果遇到相对简单的手术,我们会劝患者去其他医院。我们科室只有14张床位,他们等不起”。

王焕民认为,从现实角度出发,小儿肿瘤外科不可能满地开花。这必然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大力推行“分级诊疗”。

王焕民给出具体建议,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儿童肿瘤综合治疗团队专攻疑难重症。往下一级,在华南、华北、西南等区域建立区域儿童肿瘤治疗中心。

在去年全国两会递交的提案中,花亚伟也对医疗资源分配提出建议。

他建议,以目前我国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治疗较为先进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为基地,加大对儿科医生的培训力度。加强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临床、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

除了宏观层面医疗资源分配外,医院内对于“儿童肿瘤”的科室建设也是关注点。

目前,我国儿童肿瘤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综合性医院或在儿童医院中设立肿瘤科,另一种模式是在肿瘤医院有一部分医生专门看儿童肿瘤科。而在我国五大肿瘤中心中,只有天津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设立了儿童肿瘤科。

花亚伟呼吁,加强儿童恶性实体瘤诊疗能力建设,在区域性肿瘤医院、儿童医院或综合性医院应建立儿童肿瘤治疗专科。

医生短缺

儿童肿瘤科招人,新医生不愿来

主刀医生每做一次神经母细胞瘤的切除手术,就像怕踩到地雷一样小心翼翼。

神经母细胞瘤被称为儿童“癌王”,被认为是最复杂难治的儿童恶性肿瘤之一。它是神经来源的肿瘤,挨着大血管生长,很容易包绕着大血管。通常,它长在颅内、颈部、纵膈、腹膜后。

做手术切除,这就需要“劈开”肿瘤,小心深入,准确地找到大血管,又不能碰到和损失。主刀医生既要把肿瘤一点一点地切走,又要保持血管完好。手术刀不能有毫厘偏差,一旦血管破了,患儿就会大出血,危及生命。

去年,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科进行了约400台疑难杂症的外科手术,其中神经母细胞瘤占一半。平均一台外科手术的时间是5-6个小时,有的可能持续十几个小时。

王焕民说,儿童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相较成人癌症更好,医生尽量想办法保存器官和功能,为了让孩子们有良好的生存质量。医生的一个决定,就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花亚伟对现状并不乐观,他说,由于很多地方医院医生对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认知有限,部分外科医生接诊后在未明确病种,未进行术前化疗的情况下草率手术,导致肿瘤出现转移或瘤体切除不净,增加了后期治疗的难度。

因此无论临床手术,抑或治疗方案,都对医生的临床经验提出极高要求。在我国儿科医生普遍短缺的背景下,儿科肿瘤人才的稀缺矛盾更是凸显,能独立主刀切除肿瘤的儿科医生更少。

据国家卫计委去年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目前平均1800多个儿童有一个儿科医生。这远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存在较大缺口。

天津市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主任阎杰说,每年招聘时,第一志愿就奔着儿童肿瘤科来的几乎没有。由于成人肿瘤比较多见,病例多。而儿科病例少,病种又多,很难做学术研究、出文章。

“一些年轻的医生觉得这里不容易出学术成果,然而晋升又有论文等要求。所以一些年轻人从收入、今后的发展等多方面考虑,不愿意到儿童肿瘤科。”

作为儿童肿瘤科主任,王焕民深有体会:儿童肿瘤科是一个小科室,难度大、风险高,也比较累。

他说,我国没有充分建立起专科医生的制度,包括专业的培训。由于儿童肿瘤发病率总体不算高,因此医学院的教学内容也不会深入全面,甚至以前的教科书对儿童肿瘤特点的描述都存在偏差。

对于儿童肿瘤出现的严重“误诊”现象,花亚伟分析称,就是因为很多医生对这个事情的认知不足。这需要从医学院就开始培养,要在教材里体现儿童肿瘤,甚至将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作为单独课程列入临床医学教育。至少让一些医生在遇到患儿时,有这样的警觉和意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