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8日,ARJ21全机对接。上海飞机制造厂,国产新ARJ21支线飞机机舱内部。澎湃资料

注:以下内容选编自《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

1,“‘干支之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生存之争”

中国的民机工业,除了争论不休的“大飞机”,还有更加激烈的“干支之争”、“对外合作与自主研制之争”和“东西之争”。

比如,作为运-10飞机的设计单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始终主张研制干线飞机。原中航商用飞机公司(编注:中航商飞,成立于2002年9月,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投资组建,总部设在上海,2008年5月整体并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绥宁认为:“事实上,‘干支之争’恰恰反映出我们的思想让然停留在‘我们只管造出飞机’这个旧有观念意识里,却忽视了发展民机产业最重要的一条规律是‘获得商业成功’。”

1998年6月17日,用于AE-100项目的100亿元人民币“总理基金”划出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的账户,AE-100项目宣告终结。

AE-100项目之后,中国民机工业的中流砥柱,一部分成为汽车领域急需的新鲜血液;一部分则把国外学习到的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开发游乐园的摩天轮和超级秋千。

2,“承当风险是飞机制造行业的一条重要法则”

ARJ21-700飞机不仅要在工程学上创造奇迹,而且要能够准确地满足大多数乘客的旅行方式,大多数航空公司的运营方式。

2000年3月12日,时任副总理吴邦国针对ARJ21项目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不要再错过!”

几家航空公司走下来,原中航商飞公司意识到产品支持才是航空公司选购飞机时考虑最多的因素。

1000名中国设计师们与19家国外系统供应商,将所有的知识综合到一起令航空公司广泛的需求最终得以实现。在无数次探讨与思考之后,原中航商飞公司决定凭借ARJ21—700飞机的座级数、舒适度以及西部适应性这些特点,来赢得市场竞争的青睐。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