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马拉达隧道口,桥隧员郭念英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守护着“慢火车”的运行安全。本报记者 袁 勇摄
下图 沙马拉达车站,工作人员正在引导帮助乘客上车。
在这个高铁已经四通八达的时代,还有这样一趟绿皮火车,它没有餐车,没有卧铺,没有空调,运载着沿线的彝族群众,在贫困的大凉山地区穿山越岭,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生命线。
一列慢火车 满载希望
2月25日13时,记者在成昆线沙马拉达车站见到阿比呷呷时,这位彝族妇女正在站台候车。车站风很大,她站在墙角挡风处,地上放着一个装着袋子的竹筐。“袋子里是什么?”面对记者的问题,她只是一个劲儿笑,一言不发。“她不懂汉语。”一位通晓汉彝双语的车站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在他的帮助下,记者终于得以和她交流。“袋子里是自己养的两只鸡,准备一会儿坐火车去喜德县城赶集卖掉。”阿比呷呷说。
阿比呷呷要乘坐的火车,是由成都铁路局成都客运段担当的5633次列车。13时01分,像往常一样,5633次列车从普雄站准时发车。14时10分,5633次列车抵达了沙马拉达站。此时,已经有30多名乘客在站台守候,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赶往喜德或者西昌卖东西,站台上堆满了他们要卖的土豆、酸菜、腊肉、活鸡,甚至还有活猪。
列车慢慢停靠站台,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阿比呷呷和其他乘客一起排队登上了火车。按照计划,22时17分,5633次列车将抵达目的地攀枝花站。之后,它将变身5634次列车,从攀枝花站返回普雄站。阿比呷呷会再次坐上这趟车,返回大山深处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