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高质量发展看海关】光模块、血清样本、农产品……五花八门的货物如何高效通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高质量发展看海关】光模块、血清样本、农产品……五花八门的货物如何高效通关?

2025-06-18 14:5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6月18日讯(记者 彭瑶)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成都海关面对门类多元的国际贸易企业,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切实助力企业降本增效。6月17日, “高质量发展看海关”专题活动媒体一行走访成都多家企业,听他们讲述成都海关护航进出口的创新实践。

位于成都高新综保区的海关关务自助办理区。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便利措施有力保障通关需求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2011年5月正式封关运作,现已入驻企业80余家,全球超过一半的笔记本电脑CPU、iPad产自这里,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位于综保区内的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主营光通讯设备及元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其六成以上的客户来自海外。“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光模块,现在订单已排到了五个月后,预计今年净出口额将超十亿美金。”该公司运营副总裁王陈表示,业务的快速发展对通关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海关提供了提前申报、分送集报、真空包装查验等便利措施。

以真空包装查验便利化措施为例,企业进口的真空包装货物可以从口岸直接运到公司由属地海关进行开拆查验,避免了货物在口岸开拆后,可能对品质造成的不良影响,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显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时间。同时,为支持企业快速扩产,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指导企业运用“单一窗口”“互联网+海关”等平台,以及自报自缴等便利措施,降低通关成本,保障企业生产所需料件、设备及产成品快速流转。

十余年来,成都海关创新实施“区间结转”监管方式、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客带货”监管模式、综保区“同企跨片”业务和“寄售维修”监管模式等措施,不断提升监管质效和通关速度,为综保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据统计,2025年1—5月,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2180.2亿元,进出口总值继续排名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

科伦博泰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冯毅介绍药品研发所需临床样本进口监管情况。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解决创新药研发特殊物品进口难

生物医药是成都的特色优势产业。今年3月,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芦康沙妥珠单抗再次获批“第二个适应症”,这意味着全球首款用于肺癌治疗的TROP2 ADC药物实现了“成都造”。

“由于我们的创新研发需要进口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涉及的大量人血清、血浆、病例组织切片等高风险临床样本,用于成都、上海、南京等地测试,按照既往监管模式,需分别向测试单位所在地海关申请检疫审批,这成为我们创新链上的‘卡点’问题。”科伦博泰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冯毅介绍。

为确保企业新药研发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成都海关联合地方政府携手探索“关地协同”联合监管、“跨关区联合风评”两大创新监管模式,明确相关临床样本入境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同时积极争取海关总署支持,由成都海关牵头,协调上海、南京等地海关,邀请各关专家联合开展风险评估,推动风评结果互认。

“关地协同”监管和“跨关区联合风评”的监管模式极大缩短了生物制品单次进口周期,由以前一般需要2个月缩短至3周内。“围绕肺癌治疗,我们还有一系列的研究,每个试验背后,都有海关在检验放关上的默默支持。” 冯毅说。

据了解,目前,“关地协同”监管模式试点范围正逐步扩大,惠及更多重点生物医药企业。

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鳗鱼进行分拣称重。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助力农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6月17日,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处理一批从该公司位于宜宾的养殖基地送来的鳗鱼。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明国介绍,经过捞拣、冰昏、宰杀、排酸、烤制、速冻等环节,这批烤鳗将被装进5个集装箱,搭乘中欧班列运往俄罗斯销售。

记者现场了解到,对于鳗鱼产品的出口,该企业和养殖场要在海关及时备案,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卫生质量体系,同时根据目的地国家的质量安全、检验检疫要求进行产品监管。此外,海关设立绿色通道,提供“7X24小时”预约查验服务,提升通关效率。

不同于艺术竹编,道明竹编更注重日用性。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位于崇州市的道明村以竹编闻名全国, 2007年,“道明竹编”被列入成都市、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2014年11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助力竹制品产品打开国际市场,锦城海关梳理重点企业和产品清单,积极调研行业发展新态势,及时搜集国际市场对竹木制品的检疫要求,引导企业关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帮助企业快速打开海外市场。

“在海关等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的竹编产品正快速走向全球。只有我们的产品卖得好,技艺才能传承下去,竹编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焕发生机。”道明村非遗传承人感叹道。

编审:魏婧 王月博

【责任编辑:魏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