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和长久保障。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开展来华留学教育,吸引更多国外的青年人来中国接受教育,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积累广泛的人脉,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留学生校友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纽带,是国家间人文交流的载体,具有外交、技术、经济、人文等多种资源属性,发挥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留学生校友管理工作的作用,可以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为“一带一路”架起民心相通之桥。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 高校的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围绕国家外交大局,服务教育对外开放,培养了一大批国际人才,壮大了知华友华力量,高校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留学生校友资源。如何利用留学生校友资源,凝聚全球校友力量,提升我国的教育开放水平,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进程,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和高校校友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开展来华留学教育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跨国共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需要沟通多元文明、众多族群, 需要国内外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参与,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了教育在“一带一路” 共建中“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并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民心相通的英译“People-to-people bond”可见其内涵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随着来华留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成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一支庞大而重要的中外师生人文交流队伍。开展来华留学教育,吸引更多国外的年轻人来中国接受教育,感受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积累广泛的人脉,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

留学生校友资源的特点

留学生校友是集外交、技术、经济、人文等多种价值为一体的资源。留学生是跨文化交流的实践者,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纽带,是国家间人文交流的载体。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发展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学成回国后成为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可以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信任。因此,我们认为留学生校友具有外交资源的属性,这是有别于一般校友资源的地方。

来华留学生群体对中国的认知更全面客观

教育即生活。与其人文交流活动不同的是,来华留学是一项长时间的、深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外国人来华旅游、参加短期文化交往是快餐式文化,留下的是走马观花式的粗浅感受,人员之间结构松散,相互联系是短暂的。留学生接受的是有组织、有管理、成系统的高等教育,入学时以国外高中刚毕业的青年学生居多,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尚处在成型阶段,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中国文化熏陶,他们不断适应文化差异,可逐渐消除刻板印象,形成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正面评价。刘国峰、董鑫认为:“学龄时期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大众媒介、人际交流等渠道形成了对一个国家的印象,这种印象可能会相伴一生。”据美国《外交杂志》的调查,在中国留学的美国留学生回国后,有78%的留学生对中国有更积极的印象。

留学生校友与中国、与母校的关系具有“情感性”特征

留学生与中国师生平等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常常是中外友谊佳话的主角之一。在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如唐朝时期,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广泛结交中国诗人学者,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他和唐代著名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骅)、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天宝12载(753年),他在归国途中被误传为海上遇难,李白听了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在当代的留学生中发生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如拥有“熊猫血”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16岁来中国留学,10年间已为中国人民无偿献血达五千多毫升。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讲述了鲁斯兰无偿献血的故事,并对他的举动给予高度赞扬,称赞他是“中哈友谊的使者”。

留学生校友与中国、与母校的关系具有“非政治性”特征

校友会本身就是非政治性、非宗教性、非营利性的群众组织,不带官方色彩。中外师生交往是民间交往活动,与官方主导的外交活动相比,不同文化背景的校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相对便捷和简单,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以校友为主体自发的交流活动,没有政见分歧,也没有利益争执,校友广泛参与,交往氛围轻松自由,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具有亲和力和灵活性,是政府主导开展的人文交流活动的有效补充,其作用不可低估。黄忠认为,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等世界著名高校也是因为凭借它们在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才得以成为西方大国对外国留学生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来华留学生校友怀着报答母校的培养之情与母校交往,这是任何政府外交活动所不能比拟的。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时,许多来华留学生给中国母校捐赠口罩的感人事迹,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