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提出和逐步推进,美国对中国防范力度日益增加,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挑战。同时,这对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也是一个摆脱美国战略遏制的机遇。因此,中国应做好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准备,以此为中国在北极地区获得合法的海洋和自然资源开发权益。这一新的战略变化可能将给目前在印太地区面临着美国越来越大战略压力的中国提供一个新的战略选择,以减缓和疏导来自美国的巨大战略压力,进而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战略环境。

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生态环境即将发生的剧变对中国的战略影响重大而又深刻,并在地缘和生态两个方面上对中国大战略制定的倾向性带来重大变化。第一,北极地区的气温快速升高将会给中国更多的自然灾害,同时, 它也会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进而改变中国大战略的选择或倾向。第二,随着北极冰盖的迅速融化,其航道的运输量也会大幅提升, 让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了一条更加便利和安全的海上贸易通道,并且,中国也可以在北极这个自然资源宝库的开发中获得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第三,在中国的北极战略逐渐制定成形的状态下,如何实施好该战略,使中国在北极地区现在已有合法开发自然资源和通航权益得到真正的维护和保障, 并且让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同和支持在中国的北极战略,将会成为这一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对于现在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南海和东海两个战略方向上,都受到美国及其盟国强力的战略围堵,如何避免冲突和摆脱围堵,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战略挑战。而尚待开发的北极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即将实现全天候的东北和西北两条航道,也是中国突破马六甲之困(马六甲之困是指,中国目前百分之四十的石油进口和几乎所有出口到欧洲国家的商品,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旦马六甲海峡航道被切断,中国国家安全将会受到重大威胁)的最佳战略选择。

北极地区地缘与生态环境的突变对中国北极战略的影响

北极地区气温迅速升高,使在本地区原先存在着大量地冰盖和冰川也会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这对全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的格局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同时,也给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8年1月26日首次发表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部白皮书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较为系统性地阐述北极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和相应的政策实施方案。例如,在该白皮书的第二部分中指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 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进而关系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海洋等领域的经济利益。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官方层面上提出了北极地区对于中国对外战略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北极地区逐渐成为中国关注的战略重点,中国北极战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方案也会陆续推出。中国在北极地区所采取的积极进取的政策选择,符合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时, 也显示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负责任大国的战略担当。中国政府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向全球庄严宣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共同利益,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北极政策的正式推出,既有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地缘环境突变的客观因素,也是十九大以来中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的主观因素叠加所决定的。一个国家的大战略和具体外交政策的调整或改变,往往是受到国际体系和国内政治双重压力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罗马帝国自公元1世纪至3世纪,之所以能够牢牢掌握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主导权,是因为它能够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大战略和相关政策,使自己在地中海地区的权势经久不衰。因此,中国在北极自然生态和地缘环境都在发生剧烈变化时,及时推出了自己的北极战略和相关政策,这也体现了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中国第五代领导人,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战略挑战的能力比以往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此外,相对于美俄两国在北极地区战略的排他性不同,中国的北极政策选择是强调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该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以及相应地承担在北极地区的生态保护义务,进而实现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政府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指出,中国支持有关各方依据《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涉北极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支持有关各方维护北极安全稳定的努力。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北极国家在海空搜救、海上预警、应急反应、情报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妥善应对海上事故、环境污染、海上犯罪等安全挑战。中国在北极的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实施细则都是建立在整个人类共同开发和保护北极地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基础上的,这也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彻在现实中国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体现。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