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深化中国—东盟间人文交流与合作

在全世界为RCEP的诞生羡慕不已,我们自己也为RCEP的诞生而深感自豪时,还有更艰巨、更繁杂、更有意义的工作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完成。其中最紧迫的,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并深化我们之间已经开展起来,但远远不能适应各方需要的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在这里,我们必须认真梳理和总结中国与东盟在人文领域中长期开展交往与合作所积累的诸多成就,在总结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缺陷和短板,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

譬如,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旅行的首选地,每年去东南亚旅游的中国旅客多达2000多万。双方人员往来的规模,2018年即已超过5000 万人次。新冠疫情爆发前,双方每周有3800多次航班往返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扩大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合作方面,仍有许多工作可做。特别是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内涵,通过发展旅游业增进民间友好工作,还要更加深入和扎实才行。

再如,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呈方兴未艾之势,形式和内容都变得丰富多彩。中国已在东盟国家建立6个中国文化中心、60多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双方互派留学生总数已经超过20万人次。2018年,中方决定再向湄公河流域国家提供2000个短期研修和在职学历教育名额,同时提供100个为期4年的本科奖学金名额,另外宣布5年内邀请1000名东盟国家青年来华参加各种培训。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框架下,中国—东盟少儿艺术教育成果展等各种活动也举办得有声有色。

大众传播领域,特别是影视与媒体的交流合作,在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据有关部门介绍,几年前火爆中国影坛的热片《泰囧》,一度成为介绍泰国旅游风情和文化习俗的“神片”,大大拉近了两国影迷和民众的友好情感。由此产生的泰国旅游热,催生越来越多的泰国青年来华学习和旅行。“汉语热”和“中国热”在泰国一时形成风潮。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因形式和内容喜闻乐见,也进入了越南、缅甸等国文化市场。

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当今世界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之间的智库往来,近年来日趋活跃。例如,中国华侨大学与泰国有关方面共同组织备受中泰双方重视的中泰战略研讨会,到2018年时,已经举办过7次。研讨范围涉及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各个领域。例如中国—东盟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智库联盟论坛,就是双方在这个领域扩大合作、深化交流的又一有益尝试和探索。

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活动领域,涉及旅游、教育、文化、艺术、科技、卫生、体育、媒体、智库、会展乃至服务贸易等诸多方面。人文交流与合作,是展示不同文明、推动文明互通、实践文明互鉴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诉求,面临着许多相同和相近的发展任务,同时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特别是在南海地区等某些敏感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看法和主张,而某些外部势力又借机在中国与东盟之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激化矛盾、制造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东盟开展全方位、多主体、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