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国际涉华舆论更为复杂多样。既有为中国抗疫点赞、呼吁加强全球合作抗疫的积极舆论,又有借机抹黑攻击中国、煽动与中国“对抗”的负面舆论。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央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密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工作部门、国内媒体和广大民众纷纷讲好抗疫故事,作出了很多积极有益的探索。现在,疫情还在全球蔓延,我国虽然控制住了国内疫情,但仍面临反弹压力。如何在做好抗疫工作的同时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成为二战结束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综合性挑战。中国是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迎战疫情的国家,也是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大国,因此,疫情防控成为2020年以来国际涉华舆论关注最为聚焦的议题。如何借势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

疫情以来国际涉华舆论的总体态势

疫情暴发以来,国际涉华舆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更加明显。为中国抗疫点赞、呼吁加强全球合作抗疫的“正能量”有之,借机抹黑攻击中国、煽动与中国“对抗”的“负能量”亦有之。但邪不压正,民意终究会站在事实和正义的一边。

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国的抗疫举措、抗疫成效、抗疫经验以及对外抗疫援助。官方层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以及多数国家的领导人明确表态,称赞“中国人民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为世界争取时间”。智库专家层面,纷纷开展研究,总结中国抗疫举措的成效及启示。例如,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发布《新冠疫情是对中国国家和社会的一次压力测试》认为,中国的防疫战情况表明,中国国家总体运行有条不紊,民众组织水平很高,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麦启安指出,中国政府发布的抗疫白皮书可以说是一份政策“蓝图”,所有国家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才能战胜像本次流行病危机这样的挑战。民间层面,民众普遍认可中国抗疫成绩。例如,德国民调公司6月中旬发布的一项涉及全球53个国家、覆盖12万人的民调显示,仅有3个国家认为美国在应对此次新冠疫情上对比中国更胜一筹,另外40多个国家的受访者都认为中国胜过美国;仅1/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新冠疫情上应对“较好”,认为中国方面应对“很好”的接近2/3。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大国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污名化,试图对我国进行“舆论围攻”,致使国际舆论中的涉华负面论调花样百出。2月,有媒体将疫情描绘为“中国版切尔诺贝利事件”。3月中下旬至4 月初,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指责铺天盖地,如“中国病毒源头论”“中国延误论”“中国不透明论”“中国转移责任论”“中国欺骗论”等。当中国国内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力所能及地开展国际抗疫援助时,不少欧洲人给中国贴上了“口罩外交”“宣传外交”等标签,甚至借个案炒作“中国援助物资低劣论”。5月以来,西方国家借助自己的传播优势和话语权优势,继续在全球散布不实言论,拉拢少数发展中国家,意图恶化中国的舆论氛围。特别是在中美竞争加剧的特殊背景下,中西方之间的舆论战、经济战、贸易战、科技战相互交织。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探索和经验

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央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密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工作部门、国内媒体和广大民众纷纷讲好抗疫故事,作出了很多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官方新闻发布为讲故事提供了权威准确的信息。疫情期间,各层级新闻发布的速度、密度、力度前所未有。从开第一场发布会,到组织权威专家接受采访,再到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权威数据、事实、政策、部署等信息及时公开,为中国抗疫故事的准确性、真实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我们开展对外舆论引导的“压舱石”。此外,这次新闻发布会本身的很多创新做法,也成为了中国抗疫故事的重要内容。比如,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近年来首次在京外召开,并首次邀请一线工作者作为发布主角,北京的新闻发布会在100天时间里组织了100场等。

驻外使领馆在海外一线及时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面对不亚于新冠病毒的海外“政治病毒”和“信息瘟疫”,我国驻国际组织代表、驻外使领馆负责人等,纷纷借驻在国媒体、智库研讨会等平台发声,直面各类尖锐问题,硬怼种种不负责任甚至“阴谋论”的言论,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根据外交部网站的不完全统计,1月下旬以来,我国驻外大使接受外媒采访、发表文章超过500人次,通过不厌其烦地讲事实、讲故事、提建议,传递了中国的抗疫主张和实践。

国内主要媒体深入挖掘抗疫实践中的生动故事。媒体是讲好抗疫故事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疫情发生以来,445名新闻工作者主动请缨、奔赴武汉,与当地媒体并肩作战,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其他省份的媒体也都以深情的笔触、感人的镜头,对本地的抗疫实践进行了深入及时的采访和报道,挖掘具有全球性意义的中国抗疫故事,通过多语种、多媒体进行海外传播,进一步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疫的了解。

普通民众用短视频讲好鲜活的抗疫故事。疫情期间,短视频异军突起, 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很多普通民众借助这种简单快捷的方式,将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身体会记录下来,催生了很多直抵人心的好故事。比如,武汉网友“蜘蛛猴面包”用视频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武汉的所见所闻,取名《武汉日记2020》并同步上传到了YouTube网站;在华工作的美国人瑞恩录制了十五集短视频《瑞恩的平安日志》,在海外传播总观看量超过650万人次。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温暖故事。

通过上述探索,我们对讲故事的认识更加深化,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比如要把故事背后的道义、逻辑讲清楚,要用专业的方式讲故事,要多讲“人”的故事等。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故事在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上还有欠缺,和别人讲不通、别人听不懂甚至听了之后反感的情况依然存在,中外两种抗疫叙事的落差依然很大。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