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与建议

外界之所以如此关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有以下三大主要原因:一是冠状病毒的全新特性引发未知的担忧,短时间内未发现有效医疗救治办法;二是中国的经济体量及其在全球生产中的关键作用,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三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紧密联系,势必引发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美国《时代》周刊对比了2020年关于冠状病毒的新闻报道与2018 年关于埃博拉的报道的显著不同——数据显示,在2020年1月新冠病毒爆发的第一个完整月份,超过4.1万篇英文印刷新闻文章提到了“冠状病毒”一词,而相比之下,2018年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疫情的第一个月,只有大约1800篇英文新闻报道提到了“埃博拉”。

西方主流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量报道,吸引了全球高度关注中国抗击疫情的表现,对此,及时把握境外舆论动态、回应外界关切的热点问题, 对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具有正面意义。外媒报道呈现出全面、多元、平衡的特征,总体来看,对中国的高度关注是一件好事。

第一,对客观公正反映中国防疫工作的报道予以支持。中国正式通报确认新冠肺炎疫情后,一些外媒驻华记者第一时间前往武汉,与中国记者一同深入前线展开采访活动,记录了武汉市医疗机构全力运转、武汉市民积极配合政府防疫、一些运输和物流行业普通工作者主动为防疫工作做贡献的积极形象。2月中旬以来,经国务院新闻办、湖北省委宣传部等方面协调,多家主流外媒机构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方式采访武汉一线医务人员,并予以客观报道,真实反映了我国抗疫工作情况。对此类展现中国防疫工作积极面的报道,应表示欢迎并提供适当帮助。

第二,对批评中国防疫工作的报道进行精细区分和处理。一方面,吸纳对疫情防控有利、具有切实参考价值的建议。针对外媒反映“武汉封城”后出现诸如“物资短缺”“就医困难”“医护安全”等切实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地区采取过度封锁措施,影响正常经济生活的现象,迅速采取或调整政策管理举措,有利于推动疫情防控工作更好地开展。同时,严肃处理个别用心不良的媒体和报道。对于触碰底线、明显存在歧视、贬低中国、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报道和言论,需及时发现、严厉处置。

第三,坚持主旋律正能量传播的同时增强危机应对能力。疫情发生后, 国内外舆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声音密集交织、激烈博弈,在此背景下,只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引领舆论走向才能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战役的强大正能量。为此,我国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主动出击,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应及时总结疫情传播中的经验教训,引导主流舆论更好地把握宣传宏观大局和披露现实问题之间的平衡,把握好关注当前疫情态势和追溯早期疫情隐患之间的平衡,做疫情问题“发现者”,而非被动“回应者”。

第四,借势提升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方面的国际话语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转“危”为“机”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和具有时代感、世界性的叙事话语来展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反击西方媒体充满矛盾的叙事逻辑和价值评判。建议可从紧密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讲好国际合作抗疫故事,积极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体现大国贡献与担当,重点介绍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的克制、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着力凸显中国与周边国家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等方面着手。

张丹萍: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