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大使在驻在国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近年已成常态,这些文章观点鲜明,既回应关切,又解疑释惑。大使们善于运用媒体组合策略,在各类媒体上主动发声设置议程。大使署名文章已成为有效的媒体外交形式,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表达途径。大使署名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社会对我国传统对外发声方式的固有看法,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舆论中国观的形成。
近年来中国驻外大使在驻在国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已成常态,已成为有效的媒体外交形式。在大使发表署名文章以前,中国领导人的署名文章也偶见于海外主流媒体,通常是领导人出访前发表在到访国的主流报刊上。作为媒体外交的创新形式,领导人海外署名文章“在内容上更直接地体现一国的外交政策和思路,直接把想表达的内容写到文章里,在主动沟通的同时也能避免误读”。这些文章既回应外界对中国的关注,又避免不必要的断章取义。有学者认为领导人的海外署名文章“创新了中国对外传播新理念”(张树军、贾亮,2017),还有学者从修辞角度对中国领导人的海外署名文章分析后认为,“修辞动机是为了消除差异、差距、杂音,实现与受众的同一,从而为访问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深化双方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陈昌凤、吴珅,2017)。对于中国驻外大使的海外署名文章,目前研究较少。大使署名文章作为对传统外交形式的突破,既和传统外交形成互补,又进一步丰富了媒体外交和公共外交的内涵。
《人民日报》于2013年2月11日推出了《大使随笔》专栏并持续至今, 编者的目的是希望借“大使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帮助读者加深对国际形势、世界文化和各国人民生活的了解”。随后,陆续有大使在驻在国的主流媒体上发文,从2013年至今发文数量逐年上升。虽然不是每一个驻外使领馆都有署名文章发表,但在主流媒体上发表大使署名文章已经成为大部分驻外使领馆媒体工作的常态。
长期以来,媒体在外交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且活跃的角色,在不同的环境和特定局势中,媒体对外交活动能起到主导、参与、协调、沟通等作用,具体采用的方式则包括策划在主动议程设置基础上的媒体相关报道等。通过有效利用外国媒体发声来开展外交工作,促进有效沟通的目的。在国际传播领域,外交工作人员如果能主动在国际媒体上发表文章表述观点和直面质疑, 同样也能起到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通过查看外交部网站和中国驻各国大使馆官网可以发现,驻外大使在驻在国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已成为一项日常性工作,这些文章也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动发声设置议程
主动发声是外宣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近年来中国驻外大使和驻在国媒体的互动中,这一条原则表现得极为明显。傅莹在一次讲话中引述一位美国前政要对她说的话,“中国现在是大国,如果自己不讲,就会有人代替你们讲”(傅莹,2019),由此可见主动发声的重要性。大使们既主动在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还接受当地媒体专访,将中国的重要倡议和理念向驻在国民众做进一步深度阐释。
经过详细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署名文章都是围绕中国和驻在国的两国关系以及中国问题展开。具体而言,在与驻在国友谊方面,主要包括祝贺中国和驻在国建交周年纪念、大使到任或离任以及对驻在国重要节日表示祝贺等方面。在中国问题方面,则主要包括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情况、和中国相关的重要国际事件分析,以及配合中国国家领导人参加相关地区重要会议或到访驻在国而作的署名文章。
时任驻墨西哥大使邱小琪是践行主动发声原则的代表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全年,邱小琪大使就在墨西哥主流媒体上发表了62篇署名文章,此外还接受了7次各类媒体的专访,还就中国举办首届进口博览会举办过1次新闻发布会。邱小琪大使的署名文章非常密集,分布在不同的墨西哥主流媒体上。这些文章的具体内容都紧密结合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局势,也有配合领导人出访或者发表重要讲话而作的进一步解读,甚至还发表过关于“从贵州发展看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系列署名文章。邱小琪大使通过在墨西哥媒体发声,可以让墨西哥民众不用再通过其它媒介形式就能了解到第一手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情况,缩减二次传播程序的同时,也能尽量消除民众对中国的固定成见和误解。
中国驻外大使发表署名文章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在和中国有关的重大事件上,大使们在相对固定的一段时间内密集发声,发声的媒体多为驻在国的主流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和网站等。以南海仲裁案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2月至8月,中国大使们在驻在国媒体上发表了至少60篇署名文章,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4到7月间密集发表的。除了南海仲裁案,中国大使们相对集中发声的话题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香港问题、中美贸易摩擦、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中国“十三五”计划等。密集发声可以让话题聚焦,在多国媒体加入的基础上,“才能使议题渗透到地球各个角落”(吴瑛,2016)。充分占有资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尤其是在传统“西强东弱”的舆论格局还没有被完全打破的前提下更应该如此。
再以近期的香港问题为例,早在6月21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就在英国天空卫视新闻台《政治新闻综述》栏目的直播专访中回应了香港问题。署名文章方面,自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吕凡7月7日在西班牙主流大报《阿贝赛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决不允许暴力分子在香港胡作非为》以来,至9 月24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驻外大使们在驻在国媒体上发表了至少80篇署名文章,其中部分文章同时刊登在驻在国不同类型的媒体上,驻科威特、埃及、法国、智利等国的大使都分别发表了两篇文章。
这些文章主要是基于驻在国媒体和民众对中国香港问题的关注而进行的回应、介绍或者声明。解疑解惑的最主要的,这类文章主要介绍相关问题的成因、危害和发展趋势,增进驻在国民众对香港真实情况的客观和全面的了解,在澄清真相的基础上希望对驻在国民众了解中国立场有所帮助。部分文章提到了某些西方国家政府的“选择性失明”或“选择性失聪”表现,并严正批评了部分西方政客和媒体的“双重标准”行为。比如驻智利大使徐步就8月25日智利最大报纸《信使报》刊登智利众议员贝略里奥会见“港独”暴力分子黄之锋的消息并配发照片一事,于9月1日和4日在该报连续发文进行回应,这样的主动发声是极其必要的,能及时让智利民众对事件有更全面了解并作出相对客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