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伴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我国公共外交的理论认识提升至新境界,实践工作也取得了新突破,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创新发展的可喜局面,未来将在推动“民相交”、增进“民相知”、促进“民相亲”方面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我国对外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积极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伴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我国的公共外交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创新发展的可喜局面。

理论认知推向新高度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国家关系发展的真正推动者。新中国成立之后,民间外交在我国的对外工作中一直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对打开外交局面帮助甚大,曾在国际关系史上书写了一段“小球转动大球”的佳话。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外交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公共外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在对外工作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本观,将增进人民间的友好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相互信任、平等相待是开展合作、实现互利互惠的先决条件”。他还用“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高度概括了人民友好在国家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如何做好“民相亲”的工作,习近平主席分别作出了重要论述。比如,谈到中非关系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发展应该更多面向人民。”他要求要更加重视中非人文交流,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特别是要积极推动青年交流,使中非友好事业后继有人,永葆青春和活力。在部署周边国家的外交工作时,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深入开展旅游、科教、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广交朋友,广结善缘。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又如,在对民间外交工作提出希望时,习近平主席要求要开拓创新,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广交朋友、广结善缘。要以诚感人、以心暖人、以情动人,拉近中外人民间的距离,使彼此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特别是要做好中外青少年交流,培养人民友好事业的接班人(习近平,2018)。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