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背景下中非经贸关系展望

中非合作论坛迄今为止已经成立18年。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之间交往的平台,也是促使非洲发展的巨大动力。2000年,非洲还被欧洲描述成为一个没有希望的大陆,也正是在这一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开始成为非洲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200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22倍,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60 倍(《杨洁篪国务委员接受南非独立传媒专访》,外交部网站,2015-10-20)。中非合作论坛推动了中非合作关系的快速发展,为南南合作树立了合作典范,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李安山:《论中非合作论坛的起源——兼谈对中国非洲战略的思考》,载《外交评论》2012年第3期,第15 页)。

中非之间经贸总量的迅速增长在于中非之间经济有着巨大的互补性,非洲能够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提供多层次多品种的丰富的原材料,中国生产出来的商品,非洲市场又能够予以部分消化。同时,中国在非洲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既有利于非洲经济发展,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国内钢铁水泥产业过剩的局面。非洲经济不断发展,非洲市场不断扩大——中非之间贸易总量才能不断攀升。正是基于中非之间这种经济互补性,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中非关系会更加紧密、经贸合作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在中非之间经贸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同样存在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非双方经贸的迅速发展使得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强国不再忽视非洲,同时一些新兴国家诸如印度、巴西同样把非洲作为商业拓展和地位提升的重要市场,于中国而言,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部分企业在非洲无视环境问题开采资源也与环保意识日渐增强的非洲当局相背而行。2013年8月13日,乍得政府便撤销了中国石油公司在乍得的石油开采权(《乍得暂停中石油开采活动 称其违反环境法规》, 新华网,2013-08-15)。尽管中石油高层随后否认在乍得违规开采,但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和非洲当局之间环保理念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和冲突。在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出台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中非经贸关系发展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正视这些挑战,才能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中非加强双边经贸合作的深远影响

在后WTO时代,双边贸易更加值得关注。中非双方都肩负着国家发展、改善民生的使命。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正处于工业化兴起的阶段,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技术、人才、装备、资金的优势,在美国执意修筑关税壁垒、发动贸易战的情况下,中非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必然会在全球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

有利于优化双方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中非加强双边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而且有利于加强中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贸易,提高经济效益,加速中非双方经济发展,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产品国际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大有裨益。

有利于中国树立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后WTO时代,美国对于全球化贸易的抵触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兴起,使得美国开始对中国、欧盟、日本大面积征收关税,高额的关税壁垒和无差别的贸易战使得美国更加保守和封闭。中非加强双边经贸合作,不仅可以互利共赢,也使得中国更加开放和自信;同时中非双边经贸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国为推动非洲的经济发展、摆脱贫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强与非洲的双边经贸合作,可以树立起中国开放自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种大国形象与当今筑壁自封的美国截然不同,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美双方的差异,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有利于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和谐发展

从广阔的人类发展态势和社会进步的视野来看,在当今南北差距持续扩大、恐怖主义威胁阴霾不散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繁荣以及深度参与并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果实,对于推动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非洲有53个国家、9亿人口,中国有14亿人口,两者相加共拥有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中非合作和共同发展不仅可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贡献,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为大多数穷人实现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作出贡献,为塑造一个更合理、更公正,能使世界上大多数人在发展中受益的新世界秩序作出贡献。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