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是一国人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衡量一国政治制度、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一个标准。在对华“政治认同”的问题上,美国媒体主要持否定态度,用其狭隘并带有偏见的政治认同来凝视中国,呈现出一种自以为是的自我意识,枉顾中国社会独特的历史记忆和社会经验,这也反映了美国主导国际话语霸权的现实。中国需积极应对,努力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并逐渐构建一个开放包容、有序竞争的国际话语体系。
回顾2018年第二季度西方媒体涉华报道,国际舆情环境此起彼伏、相互交织,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持续性特征,特别是2018年4、5月间相继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韩朝关系、美朝关系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此外,西方媒体就中国政府要求美国航空和美联航等航空公司改变网站与宣传材料中对台湾、香港以及澳门地区的标示引起的“奥威尔式废话”和“中国政府赠送德国•特里尔马克思雕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追踪报道。不论“奥威尔式废话”所明示的“政治正确”,还是“马克思雕像”所暗喻的“政治主义”,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政治认同”。尽管两者的主要观点和评论莫衷一是,各执一词,但表象的争议和喧嚣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其长期秉持的国家政治理论、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治实践的高度认同。然而,这种高度认同却充满了对中国国家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的普遍敌视和狭隘偏见。根据对2018年5月以来境外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主要内容和现实寓意的分析研究,国际涉华舆情对华“政治认同”的态度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中国国家记忆是对中国政治认同的根本诠释
中国试图通过强调领土主权和民族历史情感增强政治认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5月7日在报道中称,中国一直认为西方长期欺凌和迫害中国,中国人对西方的侮辱和领土完整问题极其敏感,这种意识在中国很普遍,是社会化进程的产物,也是共同经历的基础情感,特别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中国对其与世界关系自信的转折点。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5日指出, 美国谴责中国“奥威尔式废话”反映了中国对国家主权问题的敏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愈加底气十足。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的精髓。美国大西洋传媒5月4日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利用马克思的生日来重振他的国家的共产主义传统。习近平在4月23日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指出,高级官员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并将该党视为“共产党宣言精神”的继承人,这也是中国人民富起来之后对失去灵魂生活的修复。
北京孤立台湾友邦的外交方针是中国大陆坚守“一个中国原则”的长期策略。美国福克斯新闻5月7日表示,中国“奥威尔式废话”是中国大陆利用庞大的国内市场使外国公司屈服其政治意愿,尊重中国主权,遵守中国法律的合法合理要求,同时也是中国以外交方式孤立台湾,表达“一个中国原则”的长期努力。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5日认为,除航空公司外,中国“奥威尔式废话”也对连锁万豪酒店强调了政治正确,并竭力在全球舞台上强调自己的政治正确。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5月6日表示,北京似乎正在利用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敲打国际公司坚持其敏感问题的立场。这既是中国的长期行动,也是近期多米尼加共和国与台湾断交转向北京的结果的体现。
中国国家意志形态与公民治理需要转型。英国《金融时报》5月9日指出,4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私营企业利益的多样化和公民思想意识的多元化,贫富差距的鸿沟和不同阶层的需求使得中国必须在21世纪的国家意识形态和公民治理中实现意识形态的统一和认同。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政治议程和思想控制的主要方式。英国广播公司BBC 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5月5日称,中国政府赠与的马克思铜像为中德友谊与合作架起了新桥梁,但对于中国举行的高调政治活动,国际社会还是保持了谨慎态度,甚至受到了共产主义受害者的批判,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政府加强政治思想控制的工具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党内批判者所采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