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增长动能不足和发展不均衡两大困境,“一带一路”倡议为解决非洲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借鉴“中国经验”、拓展产业转移空间以及推动非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等,为非洲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推动非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实现再平衡,促进发展成果广泛共享,有助于实现非洲可持续发展。在“一带一路”视野下,“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推进,从而引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全球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典范。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中非传统友好优势转化为促进团结、合作、发展的动力,为中非人民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推动世界更加均衡、公平、包容发展,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中非合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全世界有目共睹。非洲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中非合作更加行稳致远;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目标指引下,中非合作内容更加丰富。面对当前全球化增长动能不足、均衡发展欠缺两大困境,“一带一路” 倡议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带来新的动力,并逐渐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非洲经济在全球化中面临的困境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贸易和投资低迷,全球性挑战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进程曾经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希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逐渐出现了重大问题,非洲面临增长动能之困和均衡发展之困。

非洲的增长动能之困

回顾此前的全球化过程不难发现,有三大地缘政治经济因素为全球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空间。一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以及随之带动的东盟的整体发展,成为亚太繁荣的重要支柱;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三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开始进行经济转型,也带来新的市场和投资空间。这些都会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动能。

2012年之前,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全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的实际增长率始终高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然而近年来,全球贸易缺乏增长动力,全球资本流动数额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较2007年的峰值水平已经大大降低,全球经济的增长动能明显下降。而作为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和投资的“最后一片大陆”,非洲却因为发展基础弱、政局动荡、战乱和冲突等原因,已经无法提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动能了。

时至今日,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未能建立起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电力基础设施,这不仅影响了其物流和对外贸易能力,也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基本的支撑条件。同时,这种发展基础的缺失又使得非洲国家无法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仅靠初级产品出口无法形成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基础,从而无法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非洲的均衡发展之困

非洲不仅没有能够通过全球化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有很多国家甚至还处于生存危机的边缘。虽然非洲在进入21世纪后其全球贸易总额有所增加, 但其进出口额占全球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却常年维持在3%左右,并没有大幅提高,同时很多非洲国家还必须应对因战乱和气候变化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发达国家并没有给予非洲国家支持发展所需的技术、资金和管理,在按照西方模式塑造全球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更多地是在非洲增加军事存在,将发展援助与政治条件相挂钩;而非洲国家却面临着债务攀升、国家信用下降以及经济和产业结构难以优化的困境。

回顾此前全球化的过程不难发现,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并非是利益中性的,也就是说并非所有国家或民众都能从中获益。从全球化过程伊始,人们看到的是发达国家及其政治精英进行主导,使其朝着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演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并未从中获益。而非洲,则无疑是这种全球不均衡发展模式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受害者。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