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如何促进中日交流

韩立勇:您现在是亚洲通讯社的社长,作为媒体人,您认为中国和日本的媒体在中日关系上应该有什么样的做为?您有什么建议?

徐静波:中日两国的舆论调查结果都显示,有90%的国民讨厌对方。这些调查数据是不是准确?暂且不论,两国国民的感情对立是真事。我觉得,国民感情的对立,双方媒体是应该承担责任的。许多时候,媒体充当了一个“助威者”,而不是一个“劝架者”。两国的媒体,都应该有责任多报道对方国家的发展情况,多报道国民的友善、多理解对方的发展诉求,多理解对方的国情与政体,只有这样,两国国民才能增进理解,走向友好。

韩立勇:2018年,您作为海外侨胞参与两会,您的身份从记者变成列席代表,您在两会提出“建立更有利的机构维护海外侨胞的权益”,是什么样的经历让您有这样的想法呢?

徐静波:从1997年开始采访全国两会和中共党代会已经21年,应该也是连续采访两会时间最长的一名海外记者。2018年,我受全国政协的邀请,作为特邀海外侨胞代表列席了两会,由一名采访者变成了一名参政者。角色不同,自然要替海外侨胞多反映一些心声。所以,我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强化海外华文教育”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和全国政协华侨委员会、全国侨联的肯定和重视。

我觉得,海外有6000多万侨胞,其中读书的孩子们有1000多万。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海外,接受海外的教育,不会说汉语,不会写中文,不理解祖国的历史与文化,逐渐的就变成了“香蕉人”,甚至有些孩子连“香蕉人”都不肯承认。如何把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更好地团结起来,让他们始终有一颗中华儿女之心,华文教育就成了关键。所以,我建议必须建立国家层面的“海外华文教育中心”,从语言、文化上关心支持这些游子的华文教育,让海外侨胞与孩子们能够传承祖国的文化血脉,在世界各地弘扬中国的文化。

韩立勇:日本社会对中国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现在中国也很重视国家对外传播的能力,您认为政府和民间怎样合力搞好对外传播?

徐静波:日本社会既肯定和赞赏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对于中国的政治和海洋发展战略多有微词。因此,如何在日本讲好“中国故事”?一味地说教是不灵的。

2001年,我在日本创办了日文报纸《中国经济新闻》,通过一种公正中立的报道形式,既报道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就,也报道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日本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本土语言,和风细雨地讲述中国故事,效果就十分明显,目前订阅我们报纸的日本企业和政府机关的读者有10万余人,连首相官邸都成了我们的读者。

所以,中国各级政府在对外宣传中,一定要避免王婆卖瓜式的说教方式,多利用当地国的主流媒体,多利用像我们《中国经济新闻》这样已经在日本扎下了根的有华人背景的本土媒体,合力做好海外宣传,做长线宣传,避免轰炸式宣传(一年跑到海外搞一次活动)。多讲老百姓的故事,少讲政府的业绩。因为在西方国家,没有人说政府好,因为政府做的好是应该的。因此,我们过于讲政府好,效果适得其反。

韩立勇:《静说日本》这个节目对中国的年轻人影响很大,效果也很好,在中国讲日本故事,您有什么经验?公共外交强调双向对话,有没有考虑在日本也做一个这样的节目,传播中国文化?

徐静波:喜马拉雅“静说日本”节目在中国已经很受欢迎,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事例,来告诉中国听众日本社会的替酸苦辣、日本人的活法,节目很平民,自然也很亲民,容易为大家所接受。所以,我也在企划,用同样的方法,在日本用日语做一档“静说中国”的节目,通过讲述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点点滴滴,来告诉日本民众一个与日本同样有诉求有幸福也有苦恼的中国,增强日本人民对于中国的理解,拉近两国国民的感情,使得中日两国真正友好起来,成为互帮互助的好邻居。

韩立勇:本刊编辑,天涯社区副总编辑。

徐静波:亚洲通讯社社长,旅日作家。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