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奥媒看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

奥地利《趋势》杂志网站近日刊登题为《中国:龙的世纪》的文章称,1978年改革开放后,迎来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崛起。

史无前例的经济崛起

文章称,目前人们普遍估计,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只需要仅仅几年时间。中国在全球经济产出中所占的比例从1978年的2%升至2015年的15%,尽管同期它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22%降至19%。自从改革进程开始以来,根据定义方式的不同,有3亿到7亿中国人得以摆脱贫困,被带向中产阶层——当然还有真正的富裕。今天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是40年前的近十倍。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例子。”研究不平等问题的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这样描述这一“中国奇迹”。

文章称,与这个巨大国家的转型联系最为密切的人物要算是在1978年和1985年两度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的邓小平了。中国在他的领导下一步步融入世界经济和全球机构当中。党员干部的思想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转变也要归功于向国外派出的大量代表团。开放从承认自身的落后开始。邓小平最著名的口号之一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称,1979年,中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在南方成立。其中最著名的深圳特区毗邻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那时的香港有就业机会以及以牛仔裤和可口可乐为代表的西方生活方式。邓小平表示,两边的生活水平差距太大,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是经济。

▲资料图片:人们在深圳福田中心区的邓小平画像前留影。

  ▲资料图片:人们在深圳福田中心区的邓小平画像前留影。

这个回答铿锵有力。经济特区的工业和贸易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繁荣兴旺,活动热度居高不下,在几十年后仍旧没有降温的迹象。深圳的经济产出在头30年里平均每年增长25%。这个曾经只有30万人口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如今变成了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都市。

个人创业推动了繁荣,个人可以从事诸多行业领域的经营。几十万家理发店、饭馆、服装店或者是修车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有人都亲眼看到了民营经济所带来的活力。  

文章称,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重新鼓励国内学者到国外去。这位曾在上世纪20年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尤其关注大学生的交流计划。在邓小平1979年1月访问美国之前,首批50多名中国学者开始赴美留学。截至2016年年中,共有超过400万中国人到海外学习,据官方统计,这其中有大约一半学成后归国。

在1992年1月和2月对深圳、上海等地进行著名的“南巡”期间,邓小平再次重申了1978年以来的路线。他视察了工厂、学校,了解了最新技术的发展并与地方干部座谈,在此期间他表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邓小平几乎每次与有关负责人谈话都要求他们更加大胆,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开放力度。他希望周边没有经济特区的上海成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并且尤其关注浦东的发展。

邓小平的传记作家傅高义在几十年后称,中国经历了相对稳定和迅速、甚至是惊人的经济增长。今天的中国人生活更加富足,而且他们也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容易获得各种信息和世界各地的思想。

▲邓小平的传记作家傅高义在北京大学进行演讲。(北京大学官网)

  ▲邓小平的传记作家傅高义在北京大学进行演讲。(北京大学官网)

中国共产党为何成功?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做到了东欧国家没有做到的事情?

文章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政坛动荡混乱的过渡期,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当中肯定是最为关键的。但是在苏联解体的同时,邓小平和他的继任者却收获了他们在之前那些年所播种的果实。当冷战结束时,他们已经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西方经济学家从1991年起向俄罗斯建议的休克疗法,与中国长达几十年渐进的变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章称,中国允许原有的国有结构与相对活跃的私人活动并存。坚持中国共产党为唯一的领导权威,以及为了补充新鲜血液而受到高度重视的后继人员工作可能对于这一庞大转型进程的管理也有益处。

文章认为,此外打开大门的时机和国际环境也十分理想: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电脑化赋予全球企业生产力以意想不到的推动力,集装箱船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这时,随着逐步开放,中国实际上也把经济革命实时引入国内。

事实证明,政治时机也非常合适,美国正寻求可以一起抗衡苏联的伙伴——并找到了中国。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加入国际组织:中国不仅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邓小平还在有生之年确定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路线。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资料图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资料图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转型只有借助西方的技术才能成功。他欣然接受西方提供的资金和技术,同时也为这个“世界工厂”提供工人——自那以来人们就常常以此来称呼中国。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