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须站在巨人肩膀上。欧洲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终点站,更拥有政策、贸易、设施、资金、人心等“五通”国际话语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不二合作伙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争取欧洲的支持具有全球意义。欧洲的例子说明,必须有针对性地克服“一带一路”认识风险,切实有效回答其关切。

如何克服认知风险?必须确立这样的认识,即丝路是欧亚国家的共同记忆,“一带一路”也是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共商共建丝路,达到共担风险、共襄盛举的目标,为此要更有效地传播丝路文化、讲好丝路故事、阐明丝路精神。

古人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丝路外交作为中国外交的重点,需要长期经营、精心策划、妥善运筹,其中“民心向通”尤为关键。古老的丝绸之路将沿途各国变成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丝路公共外交就是要努力把中国的发展与沿途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把中国梦与沿途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益。

“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是中国外交新政,不仅有利于化解中国的产能过剩、立足中国全面开放战略,而且以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新的比较优势开创欧亚大陆一体化,这是首先要向国际社会阐明的。其次,丝路沿途国家及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怎么看,也是丝路公共外交的工作重点。

丝路公共外交的三大对象

其一,针对丝绸之路本身的公共外交——文明共同体。2014年6月笔者在乌鲁木齐参加国新办举办的“共建、共享、共赢、共荣丝绸之路经济带” 会议。与会国际嘉宾对中方的丝路战略说连连发问:何谓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哪些国家?中国想干吗?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和风险?如何与已有的地区架构兼容?欧美冷眼旁观,俄罗斯冷嘲热讽,中亚满腹狐疑,南亚一头雾水……这是会议开幕第一天的普遍反应。经过中国官员、学者连番解释,第二天气氛总算和谐许多。这提醒我们,“一带一路”不宜称为“战略”,更好的说法是“倡议”,要慎谈战略,多讲文明及包容性发展,其核心是丝路复兴,要旨在于开创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共同体。

其二,针对域外国家的公共外交——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是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艰苦努力才能建成的伟大事业,如何处理好与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及全球化关系?换言之,“一带一路”如何与地区已有合作架构及国际体系实现共融、共通,实现域外国家与域内国家的共享、共赢?这是丝路公共外交必须回答好的大问题,也是丝路精神的开放、包容原则如何打造域内、域外利益共同体的问题。

其三,针对域内国家的公共外交——命运共同体。丝绸之路是和平、贸易、文化交流之路。发展“一带一路”面临海上安全风险、国家猜忌以及宗教三股等势力挑战,如何确保安全地发展与发展的安全?这就要将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外延。“一带一路”切实回答中国崛起后给世界带来什么—发展的机遇与安全的责任。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中仅有的非美国盟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海外盟友与军事基地,只能通过租赁、特许经营权、合建港口等方式解决海上通道安全及未来航母补给站等问题。这就是中国和平发展、可持续安全观的极好展示。同时,基础设施投资都是战略性、长期性的,有赖于沿途国家的政局稳定、对华关系稳定,要防止可能的颜色革命干扰和对华挑拨。因此,丝路相关国家,包括沿途及利益攸关方,在实现各自国内良治、善治基础上,共同提供安全公共产品,确保丝路的和平稳定,必须以同甘共苦精神塑造命运共同体意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