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适应到改变的征程】
在海尔公司2014年来到鞑靼斯坦共和国前,这里的外资来源国主要是美国、德国、土耳其,当地政府对中国公司不了解,也对中国不了解。
海尔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冰箱工厂内,海尔员工介绍冰箱功能。(新华社记者赵宇摄)
海尔在俄罗斯的征程是一个从适应到改变的过程。适应,主要是迎合俄罗斯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而改变,则是对当地投资环境和产业结构的改变。
海尔在俄罗斯市场销售的冰箱很多都有两米高,这是为了适应俄罗斯人厨房空间狭窄;冰箱内有折叠搁物架,是为了方便俄罗斯家庭主妇放置大汤锅;海尔空调具有双向新换风功能,这是因为俄罗斯许多住宅通透性差。生活在一个能源充足又廉价的国家,俄罗斯人并不太在乎家电是否节能环保,但对于家电的智能化则比较关注。
据海尔项目经理孔凡强介绍,在冰箱的色彩上,俄罗斯人比较喜欢银色和橙色。银色看起来比较高端,而橙色属于暖色调,适合冬天漫长、缺少阳光的俄罗斯。
海尔来到鞑靼斯坦共和国时,这里已经有一家本土冰箱生产企业。对于海尔这种跨国巨头的到来,这家俄罗斯企业感到担忧,为此还找政府抱怨。
鞑靼斯坦共和国投资发展署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而鞑靼斯坦共和国驻华经贸代表马赛尔·因萨福维奇认为,海尔带来了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品,有助于推动当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海尔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冰箱工厂里,工人们在紧张工作。(新华社记者赵宇摄)
本地化是海尔追求的目标。在人员方面,海尔已经实现本地化,海尔冰箱工厂从当地招聘了500多名工人,将他们分批送到中国培训。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海尔还建立了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当地居民可以申请来此免费学习焊接等方面的技术。
目前,在生产方面,海尔的本地化程度还不够,生产所需的配件大部分从国内运来。海尔目前正在寻找配套企业,当地政府也积极介入,计划引进一家生产金属配件的土耳其公司。
继冰箱工厂去年正式投产后,海尔目前正在筹划建立新的家电工厂,生产洗衣机、电视等产品。从配套到产品,一条完整的家电制造产业链正在形成。
海尔的投资和发展,推动鞑靼斯坦共和国政府加深了对中国企业的了解,也加大了对中国的招商引资力度。
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明尼哈诺夫多次要求官员设法多引进中国企业。这两年,当地有越来越多官员和企业家来到中国,一方面是为了亲眼目睹和感受中国文化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合作伙伴。
【贸易结构有待改善】
多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集中在油气管道等政府推动的大项目上,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的投资相对较少。在贸易领域,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双方贸易结构有待改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说,中国制造业发达,俄罗斯资源丰富,双方合作具有互补性,前景很好。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政府推动的合作多,而民间自发的行为少。中国需要把改革开放的经验推广到俄罗斯,引导俄方在政策开放度和市场化方面取得进步。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许文鸿认为,中俄两国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为促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提供了更多可能。庙堂之上的“民心相通”正通过一个个电商包裹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变为生活中的一个个现实。
俄罗斯冬天长达半年,万物在冰雪之下蕴育生机。在中俄合作大潮中,改变正在积蓄力量。期待更多改变,等待更大收获。(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