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走出去
张念(左一)在文物修复现场。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 “一带一路”倡议,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加强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被认为是其中应有之意,是将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衔接的重要一环。在这方面,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包括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的专业机构联合开展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项目;与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开展的古建筑、遗址保护工程等。
希瓦古城的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作为丝绸之路人类文化遗产合作保护的示范项目,不仅使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更促进了中乌文化交流,让两个古老文明碰撞出新的火花。中方工程师表示,乌兹别克斯坦的清真寺和经学院等建筑有固有的工程做法、用材和传统施工方式。对中方技术团队来说,修复工程是个绝佳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工程师张念说,“在工作中,几位乌方的文物专家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从技术到文化,中乌双方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沟通探讨,都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场负责的工程师闫明同志补充道,“中方会经常请一些乌方文物保护的专家来中国交流,双方也会不定期地举行学术交流会,希望在文物保护方面,文化上有更深一层次的交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许言认为,文物维护是个文化互相交流,双向传播的过程,沿着新世纪的丝绸之路中国也将向世界展现一个文物大国的底蕴与风范。他说,“总体来说,我觉得通过这个工程有两方面好处。一个是对于文物维修技术人员来说,把咱们的文化和对方融合,走出去。另外一方面是把咱们的技术通过这个窗口展示出来。毕竟中国是文物大国,咱们现在的国保单位已经有四千多处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排名第二,咱们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窗口宣传自己的文化,宣传咱们的维修理念、维修技术和方式,同时也可以把咱们的文物介绍给世界。虽然是维修,但是在过程中确实有很多交流在里面”。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乌期间,在塔什干接见了项目组成员,高度评价了援乌项目的重要性和项目成员的专业精神。
在过去千年的岁月里,希瓦曾被摧毁过40多次,正是丝绸之路让她重振生命。如今,她正再一次抖落岁月的风尘,向世人展示最初的光华,诉说千百年间的传奇。在这条绵延千古的丝绸之路上,如今还散落着很多如此般耀眼的传世珍宝,正等待着重现光彩,等待着与不同文明的重新相遇,等待着你我携手谱写一曲曲新的篇章……(记者郝志慧、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