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学研究和应用的核心是维护良好的国际关系、促进全球和平发展。和平学具有跨学科、理论联系实践、多维度分析层面等特点,近年来为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搭建了民众参与平台,有效拓展了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公共外交学界需要提高对和平学的认知程度,重视其在公共外交中的发展前景,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实践效用,以推进公共外交事业的全面发展。

和平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在借鉴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宗教研究,性别研究等学科的基础上,探寻通过和平手段,达到预防、消减和化解冲突的目的,实现冲突各方的共赢。和平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个更加公正与和平的世界,重点是研究如何用和平方式实现和平。

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特殊外交方式,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利用和平学这一跨学科的研究,从不同的立场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推动公共外交的深层次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和平学在公共外交应用中的现状

随着和平学的深入发展,其内涵和研究目标与公共外交的契合度不断加深,和平学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逐渐进入公共外交研究视野。但是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平学在公共外交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困境。复杂的国际外交形势、滞后的传播途径、相对匮乏的实践经验等因素让和平学在公共外交中的应用遇到阻碍。

一是意识与认知的缺乏。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直以来,和平学广泛应用于国际冲突、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人权问题、环境污染等多个领域,但应用在公共外交中的研究还很少,也没有形成利用和平学促进其发展的观念,人们还停留在和平学仅仅是一门思维学科,而不是一门应用学科的意识层面上。很多人对和平学甚至完全不了解。这种意识与认知的缺乏,不利于和平学在发展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定位,难以有效提出相应的策略,同时也将影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累积。

二是投入与扶持的缺乏。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和平学对于发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但对于其教育、研究、实践和创新却并没有相关举措。很多国家并没有在大学课程里将和平学设立为专门学科,而和平学研究者和从业人员也面临科研资金不足、扶持力度不够、交流平台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由于教育的缺失而导致和平学专业人才青黄不接,难以承接公共外交发展的需求。发展前景不利的同时也令国家和政府更难以重视这样的“冷门”学科,科研经费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不能有效保证,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实践与经验的缺乏。和平学与公共外交都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由于和平学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在二战后其影响力逐渐扩大,相关理论和研究被提出,但实践经验的累积还不丰厚。古语有云: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理论研究需要付诸实践,才能转化为经验积累。全球化不仅带动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加快了国际关系的变化,在面对令人束手无策的新局面时,经验累积的不足势必影响公共外交路线的有效制定。目前,有关和平学与公共外交有机结合实践所得出的理论、文献、案例非常之少,很难为二者的结合与实践提供参考。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