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博鳌丨多国政要聚焦联合国成立80周年:推动全球治理,中国的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中国网3月27日讯(记者李智)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多边机制,从战后重建到全球发展议程,从维和部署到全球气候治理......联合国始终以行动诠释多边主义的价值,国际社会也对联合国的改革发展抱有更高期待。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多国政要深入探讨了全球治理议题,传递出国际社会以团结协作应对挑战的决心。
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核心
八十年前,联合国成立。发展至今,已成为多边治理的主要平台。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指出,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当前,深刻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对于全球治理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然而供给却未能跟上,人们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全球治理赤字。
“作为长期投身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的一员,我坚信多边主义是应对共同挑战的有效途径,正是这种信念促使联合国得以建立。我们的先辈们历经艰难,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冲突必须通过外交手段而非暴力来解决。各国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推动更亲密更自由的经贸合作,而不是保护主义行径。”他说。
联合国主管政策事务副秘书长盖·莱德(Guy Ryder)表示,在政治承诺和国际合作资源减少、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大背景下,联合国会员国是否能够在此时共同寻找国际合作路径至关重要。
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沃尔坎·博兹克尔(Volkan Bozkır)也认为,应当加强应对共同挑战的国际合作。进入21世纪,出现了气候变化、网络威胁等全球性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这些问题。他说:“去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未来峰会强调了集体行动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
联合国正在改革升级
论坛上,盖·莱德进一步分析了联合国自身的工作与发展状况。他说:“我们看到联合国正致力于升级工作方法,包括通过联合国2.0进程来运用最先进的创新技术、数据分析和战略性洞察。本月早些时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正式启动‘联合国80周年倡议’(UN80 Initiative),关注提升联合国系统的效率,审查所有任务成员国所交任务的执行情况,同时还要考虑进行结构性的变化和协调。”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Danilo Türk)表示,联合国能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想法和诉求,这种包容性让其能全面观察世界形势,预判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政策。不过在注重“全面”的同时,也应当在解决问题时排出优先级。他认为,中国的方式就具有可借鉴性——中国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会明确未来重点。这种提前布局的思路,值得各国和国际组织借鉴。
“的确需要改革多边机构,使它更具有包容性和代表性,”沃尔坎·博兹克尔强调,当前的多边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定的,它已经不能够完全覆盖现实情况。目前,“全球南方”国家占据了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并且也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一部分。正如联合国未来峰会所强调,区域组织和新平台可以补充传统的机构,使人们能够进行更多的对话。
各国应坚持多边主义
提到联合国,多边主义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尼尔·阿克拉姆(Munir Akram)表示,各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具体的行动计划,“我们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深化国际伙伴关系包容性的对话和合作;我们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在关键问题上寻找共识,例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我们还应改革全球金融架构,使得全球南方的声音能够被更好地倾听,也使经济资源的分配更为公平。”
沃尔坎·博兹克尔也谈到了全球治理的发展。他指出,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全球治理必须跟上技术的发展。例如,在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时,可以注重加强透明度和决策的参与性,这也是全球南方跨越技术鸿沟、塑造未来发展的机会。
潘基文强调,21世纪的全球格局已经与八十年前大不相同,“我们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跨国犯罪、恐怖主义以及AI技术管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没有一个能由单一国家来应付。”他认为,博鳌亚洲论坛是全球治理和应对区域及全球挑战的多边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能够为落实联合国未来峰会成果提供富有启发性和前瞻性的建议——必须携起手来完成使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确保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编审:王月博 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