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春日敕勒川|生态工程铺就塞北“绿色长廊”
【编者按】春潮奔腾,敲响了奋进的鼓乐;艳阳普照,照亮了逐梦的征途。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图景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以磅礴之力重塑神州大地的肌理。从北疆林海到江南水乡,从西部绿洲到东部海岸,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值此万物竞发之际,"我的铁路风景·春日敕勒川"融媒体系列报道将镜头聚焦祖国北疆。这里,横贯草原的钢铁动脉与蜿蜒千里的生态屏障交相辉映,呼啸而过的复兴号列车与跃动生机的敕勒川原野共谱华章。请您跟我们一起乘着春风,穿越连接古今的绿色廊道,在钢轨与青草的交响中聆听生态文明的铿锵足音,于速度与诗意的交融处见证美丽中国的时代叙事。让我们共同执笔,为这幅跃动着生机、升腾着希望的春日长卷注入新时代的注解。
新年新气象,奋进正当时。机械轰鸣、人员忙碌、钢轨绵延……当前,包银高铁内蒙古段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一幅铁路建设与绿色生态交融共进的画卷正在祖国北疆徐徐展开。
包银高铁正线全长约51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北京至兰州通道的组成部分,也是首条连接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高铁线路。如今,包银高铁惠银段(惠农至银川)已开通运营,内蒙古段铺轨任务完成过半,项目建设的“进度条”再度刷新。
工程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包银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铁路建设者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甘德尔山隧道施工中,实施隧道工装工艺专利发明和应用6项,有效提升隧道掘进工效和工程实体质量;在乌海黄河特大桥的施工中,设置泥浆收集池,对作业产生的泥浆做全封闭处理,杜绝污水外溢;在乌拉特前旗制梁场规划设计中,以“草、灌木混播”形式植绿护绿,并规划出约24亩的复垦土专用区域,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铁路部门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铁路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将这条惠民生、促发展、护生态的钢铁大动脉打造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道路通,百业兴;绿意浓,活力增。相信包银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朝着绿色化、低碳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策划:唐佳蕾 王艳丽
制图:才奕
文字:潘烁
中国网新闻评论部、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