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新春走基层|双向奔赴!中欧班列成“带货王”

2025-02-07 18:1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2月7日讯(记者 唐佳蕾)2025年春节期间,石家庄国际陆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列列满载“年货”的中欧班列,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传递到世界各地。

石家庄国际陆港(以下简称“国际陆港”)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京广铁路高邑站,是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冀中南地区唯一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的国际陆港。

“重去重回”成中欧班列新亮点

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随着中国的春节文化在海外持续走红,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也搭乘着中欧班列走向世界。同时,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的粮食、原材料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

据了解,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回程货物激增,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纸、板材、锌锭、大麦、小麦、钾肥、石棉等优质商品,源源不断运往中国,为地区加工企业带来稳定和丰富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国际陆港的枢纽作用进一步凸显,“重去重回”成为中欧班列的新亮点。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际陆港到发中欧班列621列,其中,开行回程班列284列,运输货物14556标箱。其中8月份的回程开行量和运输量分别占比59%和58%,实现了跨越性增长。

“我们公司主要以粮食进口为主,以前我们主要通过海运和陆运进行运输,时效性、稳定性相比火车运输要差很多,成本也高。2024年开始,我们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中欧班列来运输的。在中欧班列的助力下,我们2025年1月份的订单量已经突破2024年全年的量。”河北福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董洋洋告诉中国网记者。

董洋洋透露,由于订单大幅增加,该公司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建设工厂,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在国内的销量,还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通道+物流+产业”模式发展壮大

丰富物流产品、畅通物流通道,也助力着货运品类产业的升级。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着力在物流全产业链、全流程服务客户上做文章。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南营业部经理王新山介绍说,针对返程国际班列货源的潜在运输市场,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积极发挥铁路中长距离优势,提出以国际陆港为中心开展国内铁路段分拨,先后开发香炉山、黄渡等11个到站,饲料、纸浆、大麦等20余种货物在国际陆港通过便捷的发送手续,有海关封的集装箱无需二次开箱安检,货不出箱,就能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送至全国各地的企业客户手中。

此外,“中欧班列回程+港城快速班列”铁海联运新模式,也成了众多企业客户的新宠。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远道而来的货物在国际陆港,可以选择乘“货运高铁”一站直达天津港赶上最近的船期,多式联运发送到山东及南方省市各港口,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运到时限也有了更好的保证。

“按照集装箱标箱来算,2024年,我们公司整体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0%以上。”河北环海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喜春告诉记者,原来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的产品相对单一。产业升级之后,现在出口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比如像汽车整车出口,汽车配件的出口以及机械加工出口等。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际陆港装车35489车,较去年同期增加13018车,同比增幅57%;卸车49964车,较去年同期增加26315车,同比增幅111%。

石家庄国际陆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永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通道+物流+产业”模式的发展壮大,推进了大宗商品在石家庄区域集散,加快了壮大陆港枢纽经济体量,同时也进一步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河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保障。

中欧班列重去重回“双向奔赴”,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记者:唐佳蕾

摄像:唐佳蕾 何彬

剪辑:张立伟

审校:王月博

【责任编辑:唐佳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