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丨用好IP普法 法医秦明:提高网民对谣言的“免疫力”

2024-10-30 10:5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10月30日讯(记者 彭瑶) 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收官站10月29日在安徽合肥启动。启动仪式现场,安徽省公安厅警务技术四级主任、《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创作者秦明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互联网+普法”、用好IP普法的经验做法。

10月29日,安徽省公安厅警务技术四级主任、《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创作者秦明讲述普法故事。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秦明介绍,其投身普法工作,源于一起伤害案件。受害者被伤害后,因为涉及容貌毁损,依法应该在伤后6个月进行法医学伤情鉴定。但是,大多数网民对这个规定不了解,因此对鉴定时间问题产生了质疑,并掀起了舆论热潮。当时,秦明利用刚刚开通的微博,普及了有关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标准和方法,取得了部分网友的理解。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秦明在普法之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润物细无声’是我的普法工作观点和方法。”秦明认为,利用一名法医的身份普及法律、科普知识,对于塑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有积极作用。

“如网络上曾有人使用‘某地警方荒山秘密解剖尸体,被指盗取死者器官’的春秋笔法来吸引眼球。实际上,这就是因为某地不具备尸体解剖室的条件,于是在偏僻场所常规进行一起命案的尸体解剖而已。”对此,秦明引用了《法医学尸体解剖》行业标准和《刑诉法》相关规定,解释了这一行为,破除了谣言。

“虽然在一些舆论热点案事件发生后,针对性地科普普法可以有效解决一部分网民的困惑,但是一旦有别有用心之人‘带节奏’,部分网民就会先入为主,对警方通报、专家解读都难以接受和相信。”因此,秦明认为,需要把法律精神、办案思维、法医常识事先就深埋在网民的心中,给网民们打一针“谣言疫苗”,提高其对谣言的“免疫力”,“这样在热点事件发生后,网民们就不容易被谣言侵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润物细无声’。”

秦明在各个媒体平台开辟战线,打造标签鲜明的网络帐号,用科普普法的方式吸引爱科学、懂事理的网友。目前,“法医秦明”同名微博帐号、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B站号、快手号、小红书号等全网粉丝逾千万。

同时,秦明进军文学界,以自己的真实工作经历作为素材,撰写以法医为主视角的刑侦探案小说,把科普普法深埋在作品内容之中。这些小说总销量近千万册,有声节目点击量超过3亿次。此后,以这些小说为蓝本制作的电视剧、电影使得作品获得更大的受众群体。发生热点事件后,法医秦明IP的粉丝,也会自动成为法律宣传员、法医学解说员和正能量的传播员。

作为一名掌握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公安法医加入网络普法大军,秦明利用小众、神秘的法医知识去评论网络热点、破除网络谣言,在互联网时代既讨了“巧”,也借了力,吸引了更多关注。秦明呼吁同行、战友们一起顺应时代潮流,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充满特色的鲜活的网络IP,携手为科普普法、纯净网络、弘扬正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审:魏婧

【责任编辑:魏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