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英国政府希望改善对华关系,但面临内外阻力

2024-10-22 07: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曲兵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10月18—19日,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是英国新政府首位访华的内阁大臣,其此行首要目的是修复对华关系、恢复沟通渠道。拉米访华取得了预期效果,标志着中英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中英关系的稳定发展仍需英国政府克服干扰,坚持互利共赢的大方向。

经济困境推动对华政策调整

过去几年,执掌英国的保守党政客患上了“受害者妄想症”,将中国定义为“划时代挑战”“英国经济安全的最大国家威胁”等,奉行安全优先的对华政策,导致中英关系急转直下,两国间所有高级别对话机制陷入停摆。两国上次举行的经济财金对话还是在2019年6月。工党在野时就表示,这种“不接触”的状态和对华方式“不正常”。

工党今年7月执政以来,英国对华关系出现积极动向。8月,两国领导人通话就增进接触、深化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工党政府多次表示,不打算效仿盟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做法;英国外交部要求英国议会“台湾问题跨党派小组”推迟蔡英文的“访问”;10月,军情五处负责人在公开演讲中转变调门,称“英中经济关系支持英国的增长,而增长是我们安全的基础”。

迄今为止,工党政府正在用实际行动改善对华关系,其动力与英国现在面临的发展困境直接相关。在1997—2007年的十年间,英国经济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而自2008年开始,其经济平均增速下滑至1.1%。经济增长乏力也影响到民众的获得感。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人的实际工资收入(将通货膨胀计算在内的实际消费能力)比2008年年初还低。

工党执政后,将经济增长作为核心目标和首要任务,希望大力吸引外来投资。英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和欧盟,但美国用《通胀削减法案》吸走了英国企业的大量资本,欧盟则与英国存在激烈竞争。这种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贸易与投资领域,两国在气候变化、能源、科技和教育等领域有很大的互利合作空间。多位英国智库专家指出,工党政府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绿色发展目标,这离不开与在绿色技术和装备领域有巨大优势的中国的合作。

双边合作面临内外阻力

拉米在访华期间表示,期待开启英中伙伴关系强劲发展新阶段。中方同意全面恢复两国各领域对话合作机制。外界普遍预测中英关系将升温、快进,更多合作将随之而来。正因为如此,英国国内见不得中英关系变好的人开始跳脚,叫嚣“不能向中国屈服”“不能将经济利益置于人权之上”等谬论。可见,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还会遇到不少障碍。

一是,英国国内对华鹰派的阻力。这些人在不同党派及政治、智库、媒体等各界中都有代表。拉米访华前,对华鹰派议员联名致信拉米,要求他在访华期间提出包括香港、台湾、新疆在内的所谓“民主”和“人权”议题,特别是在“释放黎智英”问题上与中方交涉。他们还擅长借题发挥,未来可能继续炒作网络攻击、中国间谍等所谓“国家安全”议题,以此要求工党政府对华保持强硬。

二是,西方盟友特别是美国的压力。美国大选在即,无论谁当选新总统,美国全方位遏制中国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并一定会要求英国跟进、配合。2020年,英国在是否禁用华为5G问题上犹豫不决,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飞到英国施压,促使约翰逊政府改弦更张。作为英美“特殊关系”中的弱势一方,英国的对华政策必须考虑美国的立场,也难以扛住美国的压力。

排除干扰方能行稳致远

对英国而言,中国到底是经济机遇还是安全威胁?如何与“不可或缺的中国”打交道?如何应对西方盟友的压力?在这些问题上,英国国内有较大分歧,政治领导人常左右为难、政策多变。

工党在上台前提出发展对华关系的“竞争、合作与挑战”原则,这与保守党提出的“自我保护、与盟友一致、必要时接触”没有本质区别,在实践中的操作性也不强,因为很难确定三个领域的界限。而且工党在野14年,与中国的接触有限,对中国的认知和能力储备更是严重不足。为此,工党在执政100天左右启动对华关系的“全面审计”,旨在为工党的未来对华政策确定方向、原则和路线图。

英国一些反华议员、智库、媒体看到了“机会”。他们以发表报告、撰写文章等方式向工党政府施压,试图影响工党的对华认知和政策走向。工党拥有对下院的绝对控制权,内部也不像保守党一样挤满了鹰派议员。因此,只要工党政府保持定力,就完全可以排除干扰,坚持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大方向。希望以斯塔默为首的工党政府不要被其国内反华势力带偏,更不要受其裹挟。

政治制度不同并不是中英合作的阻碍。求同存异的务实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团结应对全球性挑战。真心希望有更多英国官员、学者、记者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推动英国政府出台一份实事求是、惠及民众的“审计”报告,从而切实根据英国本国利益为中英关系设定议程。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