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2024-06-29 07: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徐成芳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白云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主持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其中一条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我们党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改革的价值取向并贯穿其全过程、各环节。面向未来,也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汇集起最广泛的创造伟力,将改革进行到底,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牢牢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始终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百年来,尽管党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但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没有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指出,“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并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无论是决胜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推动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是持续深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让“住者有其居”不再遥远……我们党都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动力源和突破点,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聚焦什么、推进什么,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断夯实着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主线,也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伟业的主线。历史和实践再次证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顺应人民热切期盼,改革伟业才能顺利推进,造福人民的事业才能阔步向前。

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改革任务势必更加艰巨。我们只有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不偏移,才能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它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致力于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在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改革发展的成果也最终由人民共享。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呼应人民群众诉求,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和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让人民受益。

社会主义制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决定了我们党能够始终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纵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事关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问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始终贯彻其中。这一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下,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就业、增收、就医、住房、教学等急难愁盼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集中起最广泛的力量,依靠改革解决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必须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挺在前面、贯穿全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远超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此规模的共同富裕,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将前所未有。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就意味着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重要位置,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贴当前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通过巩固按劳分配主体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确保“蛋糕”切好分好,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更为明显。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我们要自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坚持眼向下看、脚向下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确保出台的政策制度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人民真正过上更好的日子。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