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2024战略传播论坛在江西抚州举办 为推动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注入中外合力

2024-06-17 19:2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6月17日讯 2024战略传播论坛6月17日在江西抚州举行。论坛以“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就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传承文明互鉴、国际传播事业的新使命与新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注入中外合力。

6月16日,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会见出席论坛的驻华使节团。中国外文局局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杜占元,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小青出席会见活动。来自约1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部分使节夫人参加会见。

6月17日,2024战略传播论坛在江西抚州举行。中国网 董宁 摄

论坛期间,杜占元与卢小青作开幕致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树春,希腊驻华大使埃夫耶尼奥斯·卡尔佩里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李金生,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哈米斯·奥马尔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主持开幕式。江西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傅云主持主旨演讲。中宣部有关同志出席论坛。抚州市委书记魏晓奎致论坛欢迎辞。

杜占元在致辞中指出,从悠久文明中传承历史智慧、从各国文明中汲取丰厚营养,对推动当代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价值。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增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相互理解,要注重文化传承,在以古鉴今中推动文明创新创造;要坚持平等包容,在美美与共中彰显文明共同价值;要加强文明互鉴,在交流对话中促进文明发展进步。中国外文局愿发挥专业优势,与国内外各方面加强协同协作,共同讲好中华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故事。

卢小青在致辞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用活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源,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为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江西力量。要坚守“树高千尺不忘根”的定力,坚定“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执着,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让赣鄱文化在保护传承中绽放新光彩、在融合创新中焕发新活力、在交流互鉴中彰显新魅力。

周树春表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理论范式创新和叙事话语突破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塑造国家形象,提出新要求、开拓新空间。要把展示“现代文明形象”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把加强“现代文明研究”作为推进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展开“现代文明叙事”作为占领“话语制高点”的重要途径,构建和确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叙事。

埃夫耶尼奥斯·卡尔佩里斯在发言中赞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论坛主题。他认为,文化遗产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享有共同共通的价值观、思想基础和历史渊源,希望用好中希共同发起的“文明古国论坛”、共同提议的“文明对话国际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方面加强合作,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繁荣进步注入文明力量。

李金生表示,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在新形势下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要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国际化视野和专业化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锤炼“打硬仗”的本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哈米斯·奥马尔在致辞中赞赏中国一直坚定地将人文交流作为最重要的优先事项,表示中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坦桑尼亚拥有多样化的人口、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及自然资源,希望两国以2024中坦“旅游文化年”为契机,加强交流、互鉴共进,谱写中坦、中非友好新篇章。

于运全表示,习近平主席十分重视文明互鉴和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次论坛旨在推动国际人文交流、中外文明对话互鉴,共同研讨文化传承创新新思路、新实践。中国外文局将积极促进中外友好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贡献。

2024战略传播论坛举行文明互鉴高端对话。中国网 董宁 摄

在文明互鉴高端对话环节,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中国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李勇刚,国家广电总局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视协融媒体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张延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周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结合业务实践和创新思考分享深化文明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经验成果,并围绕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汇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力量深入研讨。

王晓辉表示,文明交流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从事对外交流需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做好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要使用多语种讲述中国故事,挖掘对方感兴趣的资源进行传播,以欣赏和热爱的心态看待世界故事,面向全球青年群体讲好时代故事。

李勇刚结合在抚州的参访体验表示,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在遵道、体道的基础上注重同心、共情,用情理交融的故事讲清楚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之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之道,讲清楚中国人身上“四海一家”的深沉担当,讲清楚同在一个地球的“我们”面对未来的共同奋斗,推动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美好愿景。

张延利结合当下形势和有利契机表示,在跨文化对话中有效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牢牢把握真实、真诚、真感的三“真”维度:传递中华文明真实故事、真诚对待不同文化、传递真心感受和体验。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好多元化策略和传播方式、保证传播时效、加强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动与参与。

王义桅在谈到加强文明对话重要意义时表示,对话式的文明交流会孕育创造新的文明,帮助人类寻找解决共同挑战的答案。在文明交流中,要以互融的理念、质朴的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可探索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维度讲好江西故事,讲好从可爱的中国到可爱的世界故事。

周亭表示,应充分重视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思想文化和中华文明内涵的理解与认同,减少国际社会刻板印象。进一步推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既要加强引导海外媒体和受众以“全球共同体”的视角客观看待中国,也要充分依托多元主体传播活动,推动中国话语发展成为国际共识。

杨乘虎在谈到文化创新与文明交流时表示,要以美为媒,展示在美的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共通情感价值,实现情感交流共鸣;以人为载体,向世界讲好中国人民日常烟火而质朴的故事,讲好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与发展的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主任辛峰在主持高端对话时表示,一年多来,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感召力、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的文明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综合施策,既遵循文明的本真,又遵循国际传播规律,创新内容表达、拓宽渠道载体,使不同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下焕发新活力,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更深沉的力量。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论坛上发布《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评估报告》。报告从国际媒体舆论影响力、海外新媒体矩阵传播力、海外网民关注热度、城市海外传播网站建设、城市国际朋友圈建设等五大维度构建中国城市国际形象指数,全面评估337座中国城市的国际形象,为我国城市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

“文化抚州”国际传播合作计划启动。中国网 董宁 摄

论坛期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抚州市联合启动“文化抚州”国际传播合作计划,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国际传播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赋能抚州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用国际化语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抚州市委市政府成立抚州国际传播中心,全力打造具有区域及国际影响力的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新载体。

围绕论坛主题,约150名中外参会嘉宾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国别传播、微短剧新潮下中国城市国际传播、戏曲文化国际传播等话题展开研讨。

编辑:彭瑶

编审:魏婧

【责任编辑:吴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