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能源】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将建成我国规模最大LNG储备基地
中国网5月29日讯(记者 彭瑶)5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主办的“高质量发展看能源”网评引导活动走进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记者了解到,盐城“绿能港”一期扩建项目的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以下简称“LNG”)储罐正在进行氮气置换作业,为6月全面完工投产做最后的准备。届时,这里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可更好地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天然气供应应急调峰,进一步助力区域天然气保供和能源结构转型。
盐城“绿能港”液化天然气储罐。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能源保供担重任
LNG作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大力发展LNG产业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不仅具有LNG接收、储存、外输功能,还配套了冷能利用、燃气发电、燃气制氢等多功能于一体,是综合性绿色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和重要枢纽,一期项目建造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一期扩建和6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储罐。其中,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已于2022年9月投产运行,同年12月,盐城“绿能港”正式对外供气。
盐城“绿能港”总经理邓青介绍,自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投产以来,盐城“绿能港”已累计接卸大型LNG运输船达68艘,LNG接卸总量近450万吨,通过槽车和管道两种外输方式,将进口LNG源源不断地供应至苏、豫、皖、鲁等省份,并多次完成迎峰保供任务,有效发挥了地区能源保供“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据测算,450万吨LNG相当于64亿立方米天然气,按照0.5立方米/天用气需求计算,这些天然气可满足35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900万吨,相当于植树6000万棵。
储能罐内部示意图。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自主研发成色足
黄海之滨,十个“气墩墩”巍然屹立,外表看似与其他地方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别无二致,实际自主研发“含金量”十足。邓青表示,盐城“绿能港”的全部储罐均采用中国海油超大型LNG储罐核心技术自主设计建造。中国海油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和核心能力瓶颈,推动LNG接收站工艺技术、信息系统、装置设备等迭代升级,突破国内首个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建造技术难题,项目国产化率达98.3%,为国内超大型LNG储罐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其中,27万立方米全容储罐为全球首次建设,中国海油自主开发复杂物理场耦合减隔震技术体系,采用5G及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化评估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结构状态参数远程实时监测,预警建造安全隐患,规避安全风险,是国内首次在LNG储罐建造领域采用该技术。
盐城“绿能港”能源供应示意图。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
据了解,为积极融入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布局,提高LNG能源的综合利用,盐城“绿能港”充分利用盐城地区“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发展资源禀赋,延伸LNG产业链长度,规划了冷能利用、冷水养殖、燃气发电等项目,在保障长三角经济带和淮河流域经济带天然气充足储备的同时,不断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转型,促进区域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远期,盐城“绿能港”二期项目还规划了多座自主设计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及配套工程,打造国家千万吨级液化天然气储运基地,在保障国内天然气稳定供应的同时,不断推动国家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编审: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