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外媒观察|中泰经济关系正摆脱美元波动的影响

2024-05-24 08:5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5月24日讯(记者 李智)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来访的泰国银行(泰国央行)行长社他布·素提瓦纳吕布,就两国金融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会见后,双方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和泰国银行关于促进双边本币交易合作框架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和泰国同意在相互结算中用本币取代美元。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社报道,中国已成为继马来西亚之后泰国第二大外国人来源国,并计划将这一水平增加到每年100万人。目前,双边已消除了两国蔬菜和水果贸易的障碍。报道认为,以上经贸往来都促使双方积极寻求更新且便捷、可靠的双边支付结算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摆脱美元波动的影响。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王勤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指出,达成双边本币交易合作有利于降低因美元汇率不稳定带来的不确定性。

俄罗斯政治技术中心专家尼基塔·马斯连尼科夫也表示,在相互结算中放弃美元正在成为东盟地区的稳定趋势,而中泰两国作出的决定非常及时,这可通过转用本币来分散货币风险。

尼基塔·马斯连尼科夫指出,向本币交易过渡强化了中国加强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地位的计划。目前,在通过 SWIFT 系统进行的支付和交易中,人民币仅占 4% 多一点,这是结算中继美元、欧元和英镑之后的第四位。这个地位相当有说服力,泰国也因此相信人民币的权威。

去年,在雅加达举行的第43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增加本币支付。会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对外透露,同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就如何在贸易中使用本国货币进行了商讨。

目前,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连年增长。外媒预测,今年,中国与东盟有望创下近5000亿美元的新高。外媒分析认为,不单一使用美元支付将为贸易发展带来动力和稳定性。积极主动地转向以本国货币支付,可以减少中国和东盟因外部因素对双边关系总体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东盟国家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的意愿,无疑增强其对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主要货币之一的信心。

编审:唐佳蕾 张艳玲

【责任编辑:马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