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脉传“城”@北京中轴线 】专访吴文旭:天坛的斋宫历代帝王使用频率最高

2024-01-03 14:3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吴文旭给尤万娜介绍天坛

谈起天坛的建造历程,北京导游协会会长吴文旭为留学生尤万娜讲到,明永乐皇帝建造天坛时,天坛还在城外,为了保护皇帝在天坛的安全,便在斋官内外修了两道御河。宫墙也有两层,外层叫砖墙,内城称紫墙。紫墙四周有167间回廊环绕,是守卫斋宫的八旗兵丁遮避风雨的地方。回廊上绘有1300多幅人物、山水、花卉等彩画。回廊外面有深池环绕,整个斋宫因它们的存在固若金汤。

天坛斋宫建筑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是皇帝每次祭天前静心自省、回顾得失的地方,由此,天坛的斋宫历代帝王使用频率最高。

天坛是祭天的场所,皇帝要对老天爷称臣,自称天子。按照从老天爷开始的排序,皇帝在天坛的地位确实不算高。紫禁城里的琉璃瓦是金黄色的,而斋宫虽然也是皇帝住的地方,琉璃瓦却是一水儿的青绿色,绿色琉璃瓦表达帝王向天称臣、庄敬恭谦之义。皇帝每次来天坛祈谷、祈天前,首先要到斋宫斋戒沐浴。按照明清两代帝王的典制规定,皇帝需在祭天的前三日来斋宫斋戒,不沾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事、不吊祭、不近女人,多洗澡,名为“斋戒”,又称“致斋”。

祭天大典从冬至日的拂晓正式开始,据说冬至这天夜里阳气开始逐渐增强,而阳气能使万物滋生繁衍。拂晓时分仪式开始时,圜丘坛内挂起灯杆,悬着大灯笼,叫作天灯,此时坛内通明。皇帝从斋宫坐车来到事先搭好的大帷幕内更换祭服,脱去鞋子,换上礼靴,然后才能登坛行礼。

同时,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的机构坐落在此。天坛神乐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皇家音乐机构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皇家音乐学院之一。它里面最重要的声音是被誉为“华夏正声”的中和韶乐。中和韶乐是明清两代用于国家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专用礼仪性音乐,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西周雅乐,明代洪武年间定名为中和韶乐,清代一直沿用。中和韶乐也被称为八音乐,以金、石、丝、竹、土、木、匏、革8种材料所制成的编钟、镈钟、编磬、笙、琴和瑟等16种乐器演奏,融礼乐歌舞为一体。600多年来,在祭祀、朝会、宴享等各类皇家仪礼场合,都有中和韶乐的庄严演奏。

“古文化遗传的传承没有一帆风顺的。”吴文旭说道,神乐署建筑在2004年才得以修复,经过挖掘整理,直到2006年,沉寂了百余年的中和韶乐才在这里再度奏响。“立于礼,成于乐”,礼乐的内容可随时代、社会而大有异同,但其教化心灵的作用永在常新。

目前天坛神乐署作为古代音乐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馆中陈列展示了神乐署历史、乐律、词曲、琴瑟、鼓和埙笙等乐器、中和韶乐、舞蹈服饰等,其中的展品均可以实际演奏,并有盲文解说词。

【责任编辑:吴亮】
返回顶部